[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的全成分颗粒剂中草药乌梅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3125.4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6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利;张鑫;刘尚建;张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586 | 分类号: | G01N21/3586;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赫兹 光谱 技术 成分 颗粒 中草药 乌梅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的全成分颗粒剂中草药乌梅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提取物是传统中草药结合现代制药技术的新产品,建立有效的分析、识别、鉴别方法将有助于中药提取物对于中草药的国际市场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药提取物常见的是单一化合物或者是复杂的混合物体系比如全成分提取物颗粒剂。中药是复杂的混合物体系,中药的优势在于“多兵种联合作战”,即复方治病,常用阴阳五行理论来归来描述中药整体表现的性质,并不需要知道药物的某种具体成分。中药的天然成分很复杂,也许一种药物就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成分,一个复方用十几种药物,也许有几百种成分。如果把中药的某种成分提取出来,虽然它是以中药为原料提取的,但是单一成分的化合物其实已经是西药,而西药是无法用中医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和诊断、组方、治疗的,所以单一成分药的针对性是有限的。因此,作为一种中草药,其药效并不是来自任何单一的活性成分,其药效作用应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协作的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全成分提取物颗粒剂方式就能克服单一成分提取方法带来的医学问题,可以通过全成分颗粒剂组合来进行搭配治疗,同时还解决了解决中药不便于服用的弊端。所以对中药提取后的全成分颗粒进行分析、鉴别其结构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指纹谱是这一工作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各种形式的中草药来说,指纹谱信息是其最好的识别特征,指纹谱是指中药化学成分采用光谱、色谱和其他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以表征中药化学成分的特征的图谱。根据中药指纹图谱目前已经可用于中药制剂研究、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比如:中药材(原料药材)指纹图谱、中药原料药(包括饮片、配伍颗粒)指纹图谱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以及用于工艺生产过程中间产物的指纹图谱。
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常常采用光谱、色谱和其他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以表征中药化学成分的特征的指纹图谱。光谱最常用的是红外光谱(IR),比如清华大学的孙素琴利用红外光谱获得了中药药材、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峰;色谱最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如广东药学院申请的专利“一种区分不同品种钩藤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等。在这些技术的使用中,红外光谱技术中会有稀释剂的加入而带来不确定性的干扰而且更关键的是测量的光谱仅仅反映了一种药物的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力情况,不能探测中药复杂混合物中多种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中溶剂的多样性选择以及操作步骤的复杂等外界因素会干扰指纹峰的识别,而且其测量的重复性更有待提高。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获取有效的质量高的指纹谱特征是实现中药材料识别的重要前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从中药材的处理方法与光谱探测手段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本发明将实验对象选为全成分颗粒剂中药材。这是因为传统汤剂的临用现煎用药方式已逐步表现出其“不方便性”(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和保存;煎煮费时,服用量大;旅行和工作时无法煎煮服用;中医急诊用药受限)和疗效的“不确定性”(中药饮片质量受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炮制等因素影响;服用者的煎煮方法和条件无法统一;中药饮片质量无统一评判标准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汤剂的临床应用以及中医药发展。于是,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全成分”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供医生配方使用的单味中药颗粒剂。同传统饮片具有相同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同时具有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特点,并能随症加减,完全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特点。既保持了传统饮片汤药的药性、药效,又具有不需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小、高效卫生等优点。另一方面,中药是一个混合物体系,完全是依靠药物之间的搭配来发挥药效,因此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要得到体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31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