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光束质量因子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3334.9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2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强;常坤;武风波;汪正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蓓 |
地址: | 71006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光束 质量 因子 测量方法 | ||
1.一种激光光束质量因子测量方法,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一个被测量的激光器(1),激光器(1)通过光学单元(2)将激光器(1)的输出光分成两束,光学单元(2)分出的第一束平行光束照射在功率探测器(4-1);光学单元(2)分出的第二束平行光束照射在标尺光栅(3-6)和指示光栅(3-7)构成的莫尔条纹产生器输入面上,莫尔条纹产生器输出端有光电检测单元,指示光栅(3-7)固定在机械扫描器上;在机械扫描器(3)上安装有刀口(3-5);机械扫描器在控制单元控制下带动指示光栅(3-7)和刀口(3-5)同步移动;使刀口(3-5)的边沿开始部分遮拦功率探测器(4-1)接收光窗口,功率探测器(4-1)获得的激光输出功率将逐渐减小或逐渐变大,当功率探测器(4-1)测量激光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功率的86%时,光电检测单元通过检测莫尔条纹产生器的莫尔条纹获得刀口(3-5)移动的初始位置;随着刀口(3-5)继续移动,当功率探测器(4-1)测量激光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功率的14%时,光电检测单元获得刀口(3-5)移动的结束位置;控制处理单元依据初始位置、结束位置及光电检测单元检测的莫尔条纹数,得到激光器(1)在不同位置的光斑宽度,通过不同位置的宽度获得光束质量因子、远场光束发散角、束腰位置、束腰宽度的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光束质量因子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光学单元(2)包括半透半反镜(2-1),一个全反镜(2-2)和扩束镜(2-3);激光器(1)通过半透半反镜(2-1)形成反射光输出和透射光输出,反射光输出和透射光输出互成夹角,反射光输出再次通过全反镜(2-2)进行全反射后,使透射光输出形成第一束平行光束,使反射光形成第二束平行光束;第二束平行光束经扩束镜(2-3)后照射在莫尔条纹产生器输入面;第一束平行光束照射在功率探测器(4-1)窗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光束质量因子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械扫描器(3)包括导轨(3-1)、滑块(3-2)、丝杠(3-3)、伺服步进电机(3-4)、导轨座;导轨(3-1)沿导轨座长度方向平行固定;丝杠(3-3)由左右固定架固定在导轨座上;丝杠(3-3)通过丝扣套接滑块(3-2);丝杠(3-3)一端与伺服步进电机(3-4)同轴连接;伺服步进电机(3-4)工作时,带动丝杠(3-3)转动;丝扣套接的滑块(3-2)沿丝杠(3-3)左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激光光束质量因子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导轨座一端固定指示光栅(3-7),滑块(3-2)一端固定标尺光栅(3-6);标尺光栅(3-6)与指示光栅(3-7)平行,标尺光栅(3-6)和指示光栅(3-7)的光栅形成夹角,滑块(3-2)在伺服步进电机(3-4)工作时移动,使第二束平行光束经扩束镜(2-3)后照射在莫尔条纹产生器输入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光束质量因子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电检测单元(4)包括光功率探测器(4-1)、光电池组(4-2);所述功率探测器(4-1)为热释电探测器,用来测量第一束平行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在热释电探测器前端有刀口(3-5),通过刀口(3-5)在热释电探测器前移动遮挡,用以计算光斑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激光光束质量因子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光电池组(4-2)个数按2的整数倍分布在包括一个明暗周期的莫尔条纹内,所述光电池组(4-2)所响应的4个光电流之间具有π/2的相位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光束质量因子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处理单元包括有带A/D转换器的处理器,一个伺服步进电机(3-4)驱动电路,功率探测器(4-1)和光电池组(4-2)分别与处理器的A/D转换器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同时与伺服步进电机(3-4)驱动电路控制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33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