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残次胶囊分拣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3902.5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0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盛浩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浩洋 |
主分类号: | B07C5/00 | 分类号: | B07C5/00;B07C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256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次 胶囊 分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残次胶囊分拣机。
背景技术
在胶囊生产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残次品,如开裂、毛刺、气泡、斑点等,在出厂之前,这些残次品是需要被分拣出来的。识别残次品的依据主要是其光学特性,这些缺陷均是从外观上均可看出。因此,在早期,是以人工识别的方式来进行分拣的,如中国专利200920299531X公开了一种胶囊的拣选台,他实际上是在光源照射下,人工将不合格品检出。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计算机识别分拣已成为主流,如中国专利申请2014101405772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光学胶囊缺陷分拣机,又如侯海飞的硕士论文《基于机器视觉的胶囊表面缺陷的识别与分拣技术研究》(浙江大学,2013)亦涉及到本领域的研究。这些技术方案均是通过摄像机对待检胶囊进行拍照,然后计算机对拍下的照片分析研究,找出有缺陷的胶囊,将之分拣出来。目前高速摄像机技术及图像分析技术已相对成熟,足以应付胶囊的分析;影响拣选效率和可靠性的主要是机械部分,即如何将胶囊送到摄像机处及如何拍摄。
侯海飞的论文中,其机械部分设计了独特的胶囊凹槽,使得胶囊能够随着传送带的传动而翻转,每次翻转约90°,翻转三次,共采集到四幅不同表面的胶囊图像,完全覆盖了胶囊一周,达到完全检测的效果。这种方案能够保证拍摄速度和拍摄角度的全覆盖,但胶囊凹槽的夹紧力难以控制,容易夹伤胶囊;同时胶囊翻转的速度很难大幅度提高,从而影响了拣选的效率。
而在2014101405772中,其机械方式是有一分拣盘,分拣盘开设有圆周排列的孔洞;分拣盘设置在透光的基座上并进行转动,当分拣盘转动时,推动其孔洞内的待检胶囊在基座上滚动,此时摄像机对胶囊进行多帧拍摄。这种方式是目前最主流的分拣方式,也是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实践中发现,这种技术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差错率不能达到要求,存在漏检的残次品;另一方面是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目前可做到每小时处理7~8万粒胶囊,很难再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更高、漏检率更低的残次胶囊分拣机。
发明人经过细致的研究,发现了导致现有技术漏检率高的原因。出于图像处理软件的需要,摄像机的拍摄间隔必然是与分拣盘的转动相位一致,也就是说,设分拣盘上两个相邻孔洞的距离为a,则孔洞每移动a的距离,摄像机拍摄一帧照片;同时,每次拍摄理论上的拍摄视野为180°,但实际上考虑到胶囊圆周的曲率、拍摄的清晰度、计算机的解析能力等因素,有效视野约为100°,即至少需要拍摄4次才能完全覆盖胶囊圆周的360°。当胶囊在分拣盘推动下滚动一个相位时,其滚动距离为相邻两个孔洞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对于同一台机器来说,是个固定参数,换算到胶囊的滚动角度上,就是个可变的参数了。例如,某型机器的相邻两个孔洞之间的距离为15mm,某胶囊的圆周长度为22mm,则每隔一个相位,该胶囊滚动的角度为15/22*360°=245°,这样其第一帧拍摄为0°~100°,第二帧拍摄为245°~345°,第三帧拍摄为130°~230°,第四帧拍摄为15°~115°,第五帧拍摄为260°~0°,第六帧拍摄为145°~245°,可见,即使拍摄了六帧图像,仍然有115°~130°的角度区间未能覆盖;如进一步增加拍摄帧数,则将进一步增加成本,降低效率。而一台机器必然需要分拣不同型号的胶囊,由于不同胶囊的圆周长度是不同的,因此上述的计算过程也将不同,所以无法设计出对所有胶囊实现全角度覆盖的机器来。
发明人还研究了限制现有技术处理效率的原因。如要提高其处理效率,必须加大分拣盘的转速,从而推动胶囊更快地滚动,而这将使胶囊受到的离心力增大,导致胶囊被甩出机器外。
在此基础上,发明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残次胶囊分拣机,包括基底部件和推动部件,推动部件上设有若干孔洞,待检胶囊容置在孔洞中,推动部件推动待检胶囊在基底部件上滚动;还包括拍摄装置和图像分析系统,对待检胶囊拍摄多帧图像,通过分析所拍摄的图像来判别并分拣残次胶囊;其特征在于:基底部件与推动部件均可运动,两者具有速度差。
所述的基底部件为透光部件,并在基底部件下设有光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基底部件和推动部件均为滚筒状,同轴设置,推动部件设在基底部件外侧;推动部件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孔洞用于容置待检胶囊,并推动待检胶囊在基底部件的圆周面上滚动。
基底部件与推动部件最好是同方向转动;推动部件的转动速度可以大于基底部件的转动速度,也可以小于基底部件的转动速度。
基底部件与推动部件的转动速度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浩洋,未经盛浩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39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