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地下目标探测识别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4047.X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7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邹海林;柳婵娟;周树森;臧睦君;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38 | 分类号: | G01V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澎 |
地址: | 2640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特征 融合 地下 目标 探测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地下目标探测识别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与采集探地雷达的回波信号;对采集的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对经预处理的回波信号进行增强处理;提取经增强处理的回波信号的时域特征和小波包能谱特征,并对经增强处理的回波信号进行Welch功率谱估计及高阶谱分析,分别得到Welch功率谱和高阶谱;对回波信号的时域特征、小波包能谱特征、Welch功率谱和高阶谱进行融合;对融合的四类信号特征通过小波神经网络进行目标识别;输出目标识别后的结果。本发明基于多特征信息融合进行地下目标的综合探测识别,可有效地实现对不同形状和材质的地下目标体进行识别,识别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探测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地下目标探测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起的一种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来探测地下目标物以及地质结构与分布的浅地层无损探测技术。它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强度、波形随介质的电磁性质和几何结构而发生变化的性质,推断介质的结构和目标的位置、形状等。作为一种新兴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具有探测效率高、探测精度高、宽频带、抗干扰、无损伤探测、结果直观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浅层地下探测的有效手段,应用范围已遍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各个领域。
相对于探空雷达,目前GPR技术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
(1)地下介质的非均匀性。由于地下物质成分的多样和复杂,其作为电磁场的传播介质是极不均匀的。介质的这种不均匀性导致电磁波传播性能差异很大。实际工作中常常无法定量地对探测环境进行标定,因而GPR性能的预测通常是经验性的,远非精确的。
(2)介质损耗及色散性。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传播将遇到较大衰减。对于同一介质,频率越高,则衰减越大,穿透深度相应降低;对不同介质,在同一频率下,其穿透深度也有很大差别。此外,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各个频率分量的电磁波以不同的相速度传播,经过一段距离后,它们相互之间的相位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信号失真,即具有色散性。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介质损耗及色散性对GPR探测精度具有很大影响。
(3)地层电磁特性的随机性。由于组成大地物质的物理成分、密度、湿度等因素因地而异变化很大,从而导致表征大地电磁特性的几个参数(介电常数,导磁率,导电率)也随之变化。地下介质电磁特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地下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振幅衰减,严重限制着GPR系统最大探测深度和目标定位精度。
(4)强杂波背景。地下埋藏的目标包括各种各样的人为以及天然的杂质,地面上的外部环境、设施的杂乱回波,都将对GPR探测回波产生复杂的干扰,形成噪声,从而影响GPR成像质量。
(5)界面反射。从空间到地下的探测,由于地面的存在而导致很强的地跳干扰及天线特性的加载失配。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GPR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实现上的困难。尤其是使地下目标特征不变量的确定及目标的检测和识别非常困难。如何从的海量数据中,选择和提取目标区数据,并对提取的目标数据进行准确判别,是GPR数据处理与应用中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时域特征、功率谱、小波包能谱及高阶谱多参数特征融合,进行地下目标探测识别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40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