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外用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4497.9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8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钱小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德宏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5 | 分类号: | A61K36/85;A61P17/04;A61K35/64;A61K3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31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皮肤 瘙痒 外用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瘙痒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是指皮肤受到各种刺激出现红肿、发痒、脱皮等异常现象,中医认为皮肤瘙痒为人体中血液的问题,血液过热引起表皮的反应,表现为瘙痒反应,瘙痒经过抓挠后会出现红肿现象;目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众多,不是价格昂贵就是治标不治本,或者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其结果不是产生抗药性、依赖性,就是长期使用激素给患者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外用中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皮肤瘙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僵蚕8-10、苦参5-8、蔓荆子3-5、路路通4-6、煅龙骨8-10、苍耳子2-4、白芍4-5、夏枯草6-8、升麻4-5、土荆皮6-8、皂角刺2-4、紫草8-10、女贞子4-5、防风2-3、赤小豆5-6、地骨皮4-5、咸酸根1-2、扶栘木皮2-3。
治疗皮肤瘙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僵蚕9、苦参6、蔓荆子4、路路通5、煅龙骨9、苍耳子3、白芍4.5、夏枯草7、升麻4.5、土荆皮7、皂角刺3、紫草9、女贞子4.5、防风2.5、赤小豆5.5、地骨皮4.5、咸酸根1.5、扶栘木皮2.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具有疏风祛湿,清热解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本发明符合中医药的组方原则,药源丰富,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高效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皮肤瘙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僵蚕9、苦参6、蔓荆子4、路路通5、煅龙骨9、苍耳子3、白芍4.5、夏枯草7、升麻4.5、土荆皮7、皂角刺3、紫草9、女贞子4.5、防风2.5、赤小豆5.5、地骨皮4.5、咸酸根1.5、扶栘木皮2.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陈某某,女,43岁,皮肤瘙痒半年,呈持续性瘙痒伴阵发性加剧,食用刺激性食物则瘙痒加剧,长期涂覆止痒药膏治疗,但不得根治,反复复发,后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覆一个疗程后,瘙痒明显减轻,后继续涂覆十余天,皮肤无任何瘙痒,治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2:黄某,男,52岁,全身瘙痒难忍,常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覆三天后,效果明显,瘙痒明显减轻,后继续涂覆两个疗程,皮肤无瘙痒,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3:李某,男,42岁,全身瘙痒,初起轻微,渐渐增距,饮用烟酒、食用辛辣食物则瘙痒加剧,常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舌质淡,苔薄,脉细涩,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覆一周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涂覆两个疗程,瘙痒全无,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德宏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德宏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44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周界防范系统防区布防定位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