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4736.0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泽华;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三花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液器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储液器是压缩机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它是由筒体、进气管、出气管、滤网等零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储液器是配装在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管部位,是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在空调系统运转中,无法保证制冷剂能全部完全汽化;也就是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内,由于没有汽化的液体制冷剂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放储液器筒底,汽化的制冷剂则由储液器的出口进入压缩机内。
传统的储液器采用焊接工艺制成,密封性较差,而使用旋压工艺一体成形的储液器接头处往往较为薄弱,影响储液器的使用寿命,且传统的出液口与出液管直接连接,密封性差,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储液器的生产工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旋压成型:使用旋压工艺将坯料加工成型为储液器本体;
b.钻孔加密:在储液器本体底部的接头处钻通孔,在通孔处焊接堵头;
c.进液孔和出液孔的加工:在储液器本体上表面钻取一个进液孔,坯料的下表面关于中线对称的位置钻取两个出液孔;
d.焊管:在进液孔处焊接进液管,在出液孔处焊接出液装置。
上述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其中,所述出液装置包括直管和弯管,所述直管和弯管通过套环相连接。
上述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其中,所述出液装置通过套环与储液器本体焊接。
上述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其中,所述旋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旋压:坯料经检查无缺口、裂纹后,涂抹适量的黄油作为润滑剂,采用旋压机进行旋压;
(2)研磨和酸洗:采用自动研磨机对坯料坡口处进行研磨,研磨后对坯料酸洗;
(3)热处理:将坯料置于退火炉中,加热至500-540℃,保持120-180min,自然降温至300-350℃,保持100-150min,快速冷却至常温。
上述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其中,所述坯料进行热处理后还需进行抛光处理,抛光速度为50-80m/min。
上述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其中,所述坯料为金属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旋压工艺一体成形地将金属管坯料加工为储液器本体,密封性好,将储液器本体接头薄弱处钻出通孔,并使用堵头对其进行密封,避免了接头部分薄弱导致的储液器寿命减短,且有效增加了储液器的密封性能,坯料的下表面关于中线对称的位置钻取两个出液孔,出液孔处焊接出液装置,由直管、弯管和套环组成的出液装置通过套环与储液器本体焊接,增强了密封性能,且储液器本体底部设有两个出液孔,使用更灵活,且出液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液管,2-进液孔,3-储液器本体,4-弯管,5-堵头,6-直管,7-出液孔,8-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旋压成型:使用旋压工艺将坯料加工成型为储液器本体3;
b.钻孔加密:在储液器本体3底部的接头处钻通孔,在通孔处焊接堵头5;
c.进液孔2和出液孔7的加工:在储液器本体3上表面钻取一个进液孔2,坯料的下表面关于中线对称的位置钻取两个出液孔7;
d.焊管:在进液孔2处焊接进液管1,在出液孔7处焊接出液装置。
上述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其中,所述旋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旋压:坯料经检查无缺口、裂纹后,涂抹适量的黄油作为润滑剂,采用旋压机进行旋压;
(2)研磨和酸洗:采用自动研磨机对坯料坡口处进行研磨,研磨后对坯料酸洗;
(3)热处理:将坯料置于退火炉中,加热至500℃,保持120min,自然降温至300℃,保持100min,快速冷却至常温。
实施例2:一种储液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旋压成型:使用旋压工艺将坯料加工成型为储液器本体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三花制冷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三花制冷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4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聚糖-Ti02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业务恢复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