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竹叶黄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5028.9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1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晏日安;马祥;刘柳;孙元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472 | 分类号: | A23L3/34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表面活性剂 协同 提取 竹叶 黄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竹叶黄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研究人员对竹叶提取物成分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天然产物,包括黄酮/类黄酮化合物、多糖、酚酸类化合物、生物碱、肽类、蒽醌类、萜类内酯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被称为竹叶黄酮,BambooLeavesFlavonids)不仅在竹叶提取物中含量较高,而且因其较强的生物活性作用,包括清除氧自由基、抑菌杀菌、消炎、消肿、降血脂等,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竹叶抗氧化物(AntioxidantofBambooLeaves)于2004年被批准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现允许在食用油、肉制品、调味品、果汁、糕点等食品中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使用。
竹叶黄酮的传统提取方法是用溶剂法。用溶剂法提取竹叶黄酮,溶剂消耗量大、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溶剂提取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竹叶黄酮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竹叶黄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竹叶粉末加入到乙醇和提取液的混合溶液中,提取液与竹叶粉末的液固比为15~20:1mL/g,乙醇与竹叶粉末的液固比为15~20:1mL/g;于超声频率为40kHz的条件下,以超声功率100~450W进行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1~3次,得到竹叶黄酮。
所述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每次提取的时间为20~30min。
所述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的次数优选为2次。
所述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的温度为常温。
本发明所述的常温为26~30℃。
所述乙醇为质量百分数为95%的乙醇。
所述提取液与竹叶粉末的液固比优选为20:1mL/g,乙醇与竹叶粉末的液固比为20:1mL/g。
所述提取液为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吐温-20,吐温-80、OP-1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或十六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
所述提取液优选浓度为0.5~3.0倍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
精确称2.0g取竹叶粉末,分别以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吐温-20,吐温-80、OP-1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十六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为提取液,在超声频率为40kHz和常温下,以超声提取功率300W、提取时间30min、液固比15:1(mL/g)、提取1次竹叶黄酮。提取结束后,计算竹叶黄酮提取率,比较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提取效果,筛选出提取效果最佳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超声提取频率40kHz和常温下,按照下列提取条件:提取时间30min、超声提取功率300W、液固比15:1(mL/g),应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探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浓度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浓度为0.5~3.0cmc时,随着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增大,竹叶黄酮提取率也随之提高。这是因为体系中形成的胶束增多,对竹叶黄酮的增溶作用增强。然而,当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浓度高于3.0cmc后,竹叶黄酮提取率逐渐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提取液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的胶束过于紧密,限制了竹叶黄酮的溶出,造成提取率下降。因此,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浓度不宜过大,选择2.0~3.0cmc为较适宜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浓度范围。
所述超声功率优选为350~450W,更优选为400W。
在超声提取频率40kHz和常温下,按照下列提取条件:提取时间30min、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浓度1cmc、液固比15:1(mL/g),在不同的超声提取功率下,探讨超声提取功率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超声提取功率在100~400W之间时,竹叶黄酮提取率与超声提取功率成正比。但当超声提取功率超过400W之后,竹叶黄酮提取率略有所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在一定的功率范围内,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空穴作用”一方面加快了细胞的破碎和竹叶黄酮的溶出,但过大的超声功率对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提取液中形成的胶束结构的破坏也会越大,不利于竹叶黄酮的溶出。因此综合考虑之下,超声提取功率不宜过高,优选为350~450W可达到更好的提取效果,最优选为400W。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50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