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均匀电加热的汽车夹层玻璃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8361.5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8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尚贵才;吴礼德;王科研;毛胤达;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84 | 分类号: | H05B3/84;B60J1/00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3503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加热 汽车 夹层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玻璃电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均匀电加热的汽车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夹层玻璃,特别是车辆的挡风玻璃、侧窗玻璃、后挡玻璃、天窗玻璃。这种玻璃让一片单片的窗玻璃通过一种透明塑料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与另一片单片的玻璃窗粘结在一起。
目前针对汽车前挡玻璃,市面上的加热方法大致有2种:
1、通过丝网印刷将含银可导电溶液(后面称之为“银浆”)印制在玻璃上然后焙烧,利用焊接或粘贴等方式进行电连接,连上电源正负极使电流通过,达到加热的效果。已知,其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后风挡玻璃,而对于前风挡玻璃,该方法只适用于雨刮器区域加热,因为国家标准规定在主视区内不允许有含有加热丝之外的东西,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整面加热;
2、通过在玻璃上布设很细的钨丝来实现,同时布设至少两条汇流导电带,达到同样加热效果;
已知,现夹丝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汽车风挡玻璃中,但是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驾驶,其会造成视觉疲劳;而且通过钨丝加热,只能实现线加热,加热的不够均匀,且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目前许多公司都在进行可加热电热膜层夹层玻璃的研究,例如相关文献CN102555354A、CN102515562A、CN102529212A、CN102515562B公开了一种采用银基低辐射薄膜作为加热元件的方法。已知现汽车风挡玻璃都是夹层的,因此膜层可以镀在其中一层玻璃上。其中电热膜层至少与一条导电带相连接,导电带通常为含锡的导体银溶液印制后烧制而成,后面称之为“母线”。有时也在母线上布设含铝、铜等金属箔带,达到减小电阻的作用,从而避免电压在此处的损失。“母线”与电源正负极相连,从而实现电流均匀的引入到膜层中,从而实现对膜层的加热。为了使夹层玻璃更有美感,通常使用不透明的遮盖条将“母线”遮盖起来,为达到利用膜层在14V车载电压条件下正常除冰除霜,膜层的电阻需要相对较小,一般膜层电阻<1Ω/□。
已知通过膜层加热可由功率密度来衡量,其中公式P=U2/(RS×H2),U为输入电压,针对汽车来说,其为车载电压,通常为14V,RS为膜层的面电阻,H为两条导电条之间的距离。
为实现P最大化,已知U为车载电压,为恒定的,在RS一定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缩短H,又已知玻璃基板通常长远比宽多很多,所以通常沿着玻璃基板的上下边来布置母线,从而能达到缩短H的作用。汽车玻璃基板一般不是规则的矩形,通常在装车后靠近发动机的那一头,通常称之为“大头”,相对的另外一边,通常称之为“小头”。一般而言汽车玻璃基板的大头通常比小头长,在同样布置导电条的情况下,“大头”边往往比“小头”边长,所以为达到大小头温度一致,大头位置比小头位置需要消耗更多的功率;即正常通电的情况下,大头位置的温度都比小头位置的温度低。
现在可电加热汽车前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针对高纬度地区。在高纬度地区,可电加热功能几乎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首选考虑。通过以上技术,利用电热膜层实现加热化冰化霜功能已经可以得到实现。但是该方法针对大头,尤其是雨刮条静止时所在位置(通常称之为“雨刮器静止装置加热区”)很难得到充足的热量,在高纬度地区,因天气过冷,造成雨刮条冻结,而消费者在无法判断的情况下打开雨刮器引起雨刮器电机烧毁的例子多不胜数,其为消费者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在中国专利CN02824670.5中提到,除主视区外另外构建一个辅助加热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条另外的汇流轨道垂直于加热的汇流轨道中,且其至少一条与主视区的汇流轨道连接,同时至少一条另外的汇流轨道与汇流轨道不连接,同时其设置分割线,利用该设计来达到优先加热雨刮器区域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大体上利用包括锡类型的导体银的复合物,有时也使用金属薄膜带来构建多个辅助加热区域,实现玻璃基板“大头”位置或雨刮器静止装置加热区优先加热的效果,但是该方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辅助汇流轨道设置方式存在局限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83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