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8676.X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5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化县湖心岛种养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G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永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地 栽培 竹荪 方法 | ||
1.一种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
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竹荪的林地;
(2)配料
每亩用干竹屑1500-2000kg、木屑1500-2000kg、谷壳800-1000kg、尿素40-60kg、碳酸钙或过磷酸钙20-30kg、石膏45-55kg;
(3)发酵
选择面积约35-45m2的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作为堆制原料的发酵地,堆制原料时由下至上依次为谷壳、木屑、竹屑、尿素、碳酸钙、石膏并浇少量水,接着再依次铺一层谷壳、木屑、竹屑、尿素、碳酸钙、石膏并浇少量水,以此类推,堆3~4层、堆高1.5~1.8m,原料堆好后按每l00公斤干料浇55-65kg水,以后每l0天翻堆一次,原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后获得培养料;
(4)栽培
每年的2-4月为播种期,将培养料按畦堆好,每距10-15cm为一穴,每穴放入竹荪菌种约2-5g,播种后用培养料盖好,压平,然后把沟位的泥土挖起作为覆土,覆完土后在畦面盖上l-2cm厚的稻草,待稻草吸水变软时盖上薄膜,保温保湿;
(5)管理
保持覆土湿润,温度高于28℃时揭膜,在现蕾前l0天除去畦面的杂草,每采完一批竹荪后,每亩用复合肥6-8kg溶于600~1000kg水中进行喷施;
(6)采收
每年5月-10月(气温不低于16℃)为采收期,用小刀割断菌索、摘除菌盖和菌托,及时在篾筛上摆放好,放进烤房进行烘干;
(7)烘干
烘箱快速升温至60~65℃,待竹荪达7~8成干时,打开烘箱门,取出篾筛,将竹荪整齐地捆成每把直径约15-25cm大小,然后立起放进烘箱中进行烘干、定色,此时温度保持在50~55℃;
(8)包装
将烘制好的竹荪干品装进透明袋中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的配方,其特征在于:选地时选择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竹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的配方,其特征在于:配料时竹屑用量大于木屑时使用碳酸钙,竹屑用量小于木屑时使用过磷酸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发酵时每一层谷壳的高度为18-22cm,木屑的高度为10-15cm,竹屑的高度为10-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发酵时每一层尿素使用12-18kg、碳酸钙或过磷酸钙使用3-8kg、石膏使用8-12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栽培时养料每畦40cm,厚25cm,每平方米用料20~25kg,覆完土后畦宽50cm,沟宽3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栽培覆土后在地块四周围开深沟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化县湖心岛种养专业合作社,未经德化县湖心岛种养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86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菠萝冠芽取芽器
- 下一篇:一种食用菌栽培时的增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