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泵泵体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9840.9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1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华吉;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唯达汽车配件厂(普通合伙)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F04B53/16;F04B53/1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72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泵 加工 方法 | ||
1.一种油泵泵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泵体包括由连为一体的底盘和立座构成的本体,所述立座位于底盘的正上方,在底盘和立座连接处的外侧面上挖设有环形限位凹槽,所述本体内开设有宽度不一且相互独立的若干油路,所述油路的进油口设置在立座正面,所述油路的出油口设置在底盘底面,所述油路由呈L形设置的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构成,所述水平通道的入口为进油口,所述水平通道的出口与竖直通道的入口联通,所述竖直通道的出口为出油口;
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铝合金液浇铸制成泵体毛坯;
对泵体毛坯的表面进行抛光并去毛刺;
对去毛刺后的泵体毛坯进行T6热处理;
对热处理后的泵体毛坯表面进行喷砂处理;
将喷砂后的泵体毛坯放入加工中心并用夹具夹紧泵体毛坯,驱动加工中心刀具对泵体毛坯进行粗加工,具体加工内容包括:粗车本体的外轮廓以及检测本体的气孔、针孔;
驱动加工中心刀具对立座正面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具体加工内容包括:采用钻孔、粗镗、精镗的顺序加工立座正面的进油口;
驱动加工中心刀具对底盘底面进行加工,具体加工内容包括:采用钻孔、铰孔的顺序加工本体的竖直通道以及底盘底面的出油口;
驱动加工中心刀具对立座正面进行加工,具体加工内容包括:采用打孔、攻牙的顺序加工本体的水平通道;
驱动加工中心刀具精车本体的限位凹槽;
对本体的表面去毛刺;
对本体的表面进行硬质氧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油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呈水平圆盘设置,所述立座呈竖直设置且立座下端与底盘上端面固连,在立座下端两侧分别固设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油泵泵体,其特征在于:在立座的正面上设有与油路对应设置且呈阶梯设置的多层台柱,所述台柱由立座上端至下端逐层爬高,所述台柱与油路一一对应,每个油路的进油口均开设在对应台柱的正面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油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柱直径大小不一,所述台柱布满立座的正面,且相邻两台柱之间紧密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油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座的宽度由中部向上、下端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油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柱呈水平设置,所述油路由呈L形设置的水平支路和竖直支路构成,所述水平支路水平开设在对应台柱中部,且水平支路的入口为进油口,所述水平支路的出口与竖直支路的入口联通,所述竖直支路竖直开设在立座内并贯穿通过底盘,所述竖直支路的出口为出油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油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呈多行设置,与最靠前的台柱相对应的一行出油口位于底盘下端面的最前端,与最靠后的台柱相对应的一行出油口位于底盘下端面的最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油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的内壁呈三级台阶设置,所述出油口的内部呈二级台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油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座的正面由上端至下端总设有十层台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油泵泵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台柱为位于立座正面最上端的单个第一台柱,第十层台柱由位于立座正面最下端的两个第十台柱构成,第二层台柱由分列在第一台柱下方两侧的两个第二台柱构成,第三层台柱为位于第一台柱正下方的单个第三台柱,第四层台柱由分列在第三台柱两侧的两个第四台柱构成,第五层台柱由分列在第三台柱下方两侧的两个第五台柱构成,每个第五台柱均位于第三台柱和其中一个第四台柱之间,第六层台柱由两个第六台柱构成,所述两个第五台柱同时位于两个第六台柱之间,第七层台柱由设置在第五台柱下方的两个第七台柱构成,第八层台柱由两个第八台柱构成,所述两个第七台柱同时位于两个第八台柱之间,第九层台柱为位于第七台柱下方的单个第九台柱,两个第十台柱分列在第九台柱两侧;所述第二台柱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台柱、第三台柱、第四台柱的侧壁相连,所述第五台柱的侧壁分别与第三台柱、第四台柱、第六台柱、第七台柱的侧壁相连,所述第六台柱的侧壁分别与第四台柱、第五台柱、第八台柱的侧壁相连,所述第八台柱的侧壁分别与第六台柱、第七台柱、第十台柱的侧壁相连,所述第九台柱的侧壁同时与两个第七台柱、两个第十台柱的侧壁相连,所述两个第七台柱相连;所述台柱的竖直高度由第一台柱至第十台柱递减,所述第一台柱的轴向高度与第二台柱的轴向高度相等,所述第三台柱的轴向高度与第四台柱的轴向高度相等且该轴向高度大于第一台柱的轴向高度,所述第六台柱的轴向高度大于第三台柱的轴向高度,其余台柱的轴向高度由第五台柱、第八台柱、第七台柱、第十台柱、第九台柱依次递增,所述第五台柱的轴向高度大于第六台柱的轴向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唯达汽车配件厂(普通合伙),未经宁波市鄞州唯达汽车配件厂(普通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98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