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建筑模板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9920.4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1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卜凡华;吴建国;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兰蒂斯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3/12 | 分类号: | B27N3/12;B27N3/04;B27N3/18;B27N1/00;B27N1/02;B27K5/06;B27M3/00;B28B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21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建筑 模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及其加工工艺方法,主要是一种模块化建筑模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速度、造价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大多数建筑模板采用胶合板为基材,模板体积大,可利用次数只有5-10次,木材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木质模板在使用过程中脱模难、周转次数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模板及其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块化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芯板,所述芯板的上、下表面上分别粘贴有一层厚度为1mm-3mm的贴面,所述的贴面是由无纺布内层和聚丙烯材料层构成的,无纺布内层位于芯板和聚丙烯材料层之间;所述的芯板上纵向切割分成多块模板,且相邻的两个模板中有一个模板上有开槽,另一个模板上有对应开槽的凸块,凸块正好对合卡接在开槽内,所述的多块模板通过组装拼接组成芯板。
一种模块化建筑模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木材经原料堆场堆放后,由装载车运到上料皮带机后进入剥皮机进行剥皮,然后送到削片机内进行切削加工,加工好的木片经皮带运输机进入木片仓内贮存;木片仓底部的出料螺旋机将木片送至皮带运输机上,并被送入风洗机内进行筛选,不合格的木片、树皮、砂石等杂物被筛选去除,合格的木片则经皮带机进入木片预热仓内;预热仓中的木片,由振动出料装置送入热磨机进料螺旋,经变径螺旋挤压后形成木塞送入立式蒸煮器进行蒸煮软化处理,蒸煮温度160-180℃,饱和蒸汽压0.8-1.2MPa,蒸煮软化时间5-10分钟;软化后的木片经卸料螺旋及进料螺旋将木片送入热磨机的磨室体内进行纤维分离;热磨机磨出的纤维,在热磨机出料处与同时喷入的石蜡和胶均匀混合,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是石蜡1-2%;三聚氰胺胶8-12%,混合均匀后再排入干燥管,纤维在干燥管道中进行干燥,纤维被干燥至工艺要求的含水率,工艺要求的含水率按照重量百分比是6-8%;经过干燥后,纤维再送到铺装钢架处再进行筛选,合格的纤维均匀地落至铺装线的输送网带上,并形成一定厚度的板坯;铺装好的板坯由成型带送往预压机预压,然后送入热压机中进行热压,同时胶粘剂固化而成为压制好的毛板;热压后的毛板经约1天的时间堆放后进入砂光线进行砂光,以砂掉板面的预固化层并保证其厚度公差要求,工艺要求的厚度公差是0.5mm;砂光后的板由纵向裁切线进行裁切,开槽;制成模块化芯板。
本发明的芯板是中密度纤维板,中密度纤维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经打碎、纤维分离、干燥后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再经热压、锯边、开槽后制成的模块化芯板。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建筑模板在芯板上覆上聚丙烯贴面,利用聚丙烯贴面表面活性低的特性,使模板脱模容易,无需脱模剂,使用后的模板表面不粘水泥,模板不需要清洗,脱模时间短,表面光洁易清洁维护,耐腐蚀、不污染混凝土表面,从而可取消抹灰作业,缩短装修作业的工期;而且使用周转次数高,为25~30次,也从而降低了模板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模块化建筑模板,包括有由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芯板1,所述芯板1的上、下表面上分别粘贴有一层厚度为1mm-3mm的贴面,所述的贴面是由无纺布内层2和聚丙烯材料层3构成的,无纺布内层2位于芯板1和聚丙烯材料层3之间;所述的芯板1上纵向切割分成多块模板,且相邻的两个模板中有一个模板上有开槽4,另一个模板上有对应开槽的凸块5,凸块5正好对合卡接在开槽4内,所述的多块模板通过组装拼接组成芯板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兰蒂斯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兰蒂斯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99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