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冠突散囊菌株、其选育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0013.7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8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郝彬秀;陈然;李颂;田海霞;马跃;王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23F3/08;A23F3/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冠突散囊 菌株 选育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和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冠突散囊菌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304。本发明所述的菌株,经过严格选育鉴定,具有适合茶叶生产发酵的一系列特性,可用于生产各类“金花茶叶”,例如“金花黑茶”、“金花六堡茶”、“金花普洱茶”或“金花大红袍”等,所生产茶叶特色鲜明,品质优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和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冠突散囊菌株、其选育方法及其在安化黑茶、六堡茶、普洱茶、大红袍或红茶等各类茶叶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冠突散囊菌,是最早从安化黑茶茯砖茶内分离鉴定得到的一种真菌。其在安化黑茶后期发酵过程中大量繁殖,在茶叶中形成大量金黄色闭囊壳,因此又得名“金花菌”,安化黑茶茯砖茶也有了“发花”这一独特工序。冠突散囊菌分泌大量酶、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促进黑茶中物质充分转化,茯砖茶也因此有了特殊的“菌花香”,茯砖茶的香气、滋味、汤色等特征鲜明。更重要的是,科研工作者发现茯砖茶的降脂、减肥,调理肠胃功效十分突出,冠突散囊菌一方面促进茯砖茶中的物质充分转化,形成茯茶素A、B等新的活性成分,同时冠突散囊菌的部分次生代谢产物自身也具备一定功效,对茯砖茶的功效起到叠加增强的作用。因此,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感官品质和健康功效的双重“助推器”。“金花”的多少也成为了评判茯砖茶品质优劣的第一指标,国标中和地方标准中也分别规定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数量不得低于20万cfu/克茶,和30万cfu/克茶。必须指出,截至目前,除安化黑茶茯砖茶可稳定发花外,在其他茶叶生产工序均没有“发花”工序。
由于茶叶加工行业目前仍停留在传统农产品加工阶段,这些年来对“金花菌”的研究也就都集中在传统“发花”工艺的研究,即如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因素,让冠突散囊菌在茯砖茶中生长得更好,茶叶品质更高。显而易见,上述研究并不能达到将冠突散囊菌这一“茶叶益生菌”推广,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金花菌”给茶叶带来的香美和健康价值。迄今标准化的菌种和工艺开发仍十分薄弱,没有将现代食品科技中相对成熟的微生物及发酵技术引入茶叶生产,实现对冠突散囊菌发酵工艺的标准化控制,并在茶行业内进行推广。
针对上述问题,一些科研工作者已作出有益尝试和探索,但仍存在未解决的科学和生产问题。以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诸多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使用冠突散囊菌的技术为例: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524442A中公开了一种黑茶发花工艺,具体涉及将黑茶原料经渥堆、蒸茶、喷洒冠突散囊菌孢子粉,再将茶叶压制成砖,密封后高温杀菌,冷却后茶叶发花一段时间后烘干制成黑茶产品。但该专利没有应用菌种选育技术,使用的“冠突散囊菌”孢子粉遗传背景不清晰,是否混有不适合茶叶发酵的其他散囊菌属菌种,甚至是其他属微生物不清晰,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公开的多项专利技术中。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0195681.7(申请号)利用CGMCC No.5891进行茯砖茶的发酵,是对茶叶发酵技术的一项突破,实现了单一菌株纯种发酵,但该菌种的选育过程不清晰,是否能够在高温等不利条件下快速生长,是否可以最大化缩短发酵周期,遗传稳定性是否达到长期稳定满足工厂需求,以及该菌株是否适合其他茶叶品种发酵尚不清晰。
除去茯砖茶外,关于冠突散囊菌在其他茶叶中的应用,也逐步开展。例如:
中国专利文献CN200810073779公开了冠突散囊菌在六堡茶生产中的应用,具体是在现有六堡茶生产流程基础上通过生物技术改进而来,即初蒸后,用含冠突散囊孢子悬菌液喷洒接种;复蒸后,将茶叶菌种碾碎成沫再接种。中国专利文献CN102187920A公开了一种接种真菌微生物制作金花普洱茶的方法,通过接种冠突散囊菌为主的混合真菌微生物,加入发酵促进剂的方法,实现了普洱茶的发花,制备出了长有金花的金花普洱茶。中国专利文献CN103859082B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金花大红袍茶的加工工艺,其是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原料,通过加湿和灭菌处理,向得到的茶坯中接入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进行发酵培养,发酵结束后干燥,即得金花大红袍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未经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00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防治苜蓿炭疽病的木霉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组织工程皮肤产业化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