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元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0311.6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4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朱亚清;张曦;黄卫剑;刘哲;陈世和;潘凤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1K13/02 | 分类号: | F01K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李巍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机组 协调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单元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锅炉主控压力PID调节器入口的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主蒸汽压力值,计算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
根据原始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经延迟环节后的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的差值设置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经第一延迟环节后的第一变化方向;
根据原始机组负荷指令与经延迟环节后的机组负荷指令的差值设置机组负荷指令经第二延迟环节后的第二变化方向;
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第一变化方向和第二变化方向,对机组负荷指令的延迟时间和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的延迟时间进行在线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锅炉主控压力PID调节器入口的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主蒸汽压力值,计算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的步骤包括:
设置锅炉主控压力PID调节器入口的主蒸汽压力设定值;
测量锅炉主控压力PID调节器入口的实际主蒸汽压力值;
将所述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主蒸汽压力值的差值设置为所述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原始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经延迟环节后的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的差值设置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经第一延迟环节后的第一变化方向的步骤包括:
当原始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经延迟环节后的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的差值大于0时,将所述第一变化方向设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经第一延迟环节后的数值增大的第一方向;否则,将所述第一变化方向设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经第一延迟环节后的数值减小的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原始机组负荷指令与经延迟环节后的机组负荷指令的差值设置机组负荷指令经第二延迟环节后的第二变化方向的步骤包括:
当原始机组负荷指令与经延迟环节后的机组负荷指令的差值大于0时,将所述第二变化方向设为机组负荷指令经第二延迟环节后的数值增大的第三方向;否则,将所述第二方向设为机组负荷指令经第二延迟环节后的数值减小的第四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第一变化方向和第二变化方向,对机组负荷指令的延迟时间和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的延迟时间进行在线调整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函数和第二函数修改第一延迟环节的第一惯性时间常数;其中,所述第一函数是第一变化方向为第一方向时的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的一维折线函数;所述第二函数是第一变化方向为第二方向时的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的一维折线函数;
根据第三函数和第四函数修改第二延迟环节的第二惯性时间常数;其中,所述第三函数是第二变化方向为第三方向时的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的一维折线函数;所述第四函数是第二变化方向为第四方向时的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的一维折线函数;
通过修改后的第一惯性时间常数和第二惯性时间常数,对机组负荷指令的延迟时间和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的延迟时间进行在线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03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