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载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02206.6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4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杜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洪宇 |
主分类号: | F03B13/16 | 分类号: | F03B13/16;H02K7/116;F16H3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孟福成 |
地址: | 041000 山西省临汾***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波浪发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海洋蕴藏着巨大能量。太阳注入地球表面的能量换算为电功率约为10的13次方KW,其中约2/3为海洋能。地球和月球或太阳之间的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会引起海洋的潮流、潮汐以及气流等,气流的运动形成风力,又引起波浪、波流等。海洋的潮流、潮汐、波浪、波流以及海水的温差都可用来发电。因此海洋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利用海洋能来发电的装置,但是这些发电装置基本上都是大型发电设备,市场上没有适用于小型渔船和运输船使用的海洋发电设备。现有的中小型渔船和运输船一般都是靠内燃机驱动,船上的发电设备也都是采用内燃机驱动,这种发电设备不仅燃料费用高,使用成本高,造成渔民生活成本增加,而且浪费大量能源,甚至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了现有中小型渔船使用内燃机发电生活成本高,容易造成海洋污染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船载发电装置,本船载发电装置结构设计新颖,造价低,利用海洋波浪发电,发电效率高,便于在中小型渔船上推广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船载发电装置,包括舱体,舱体上固定设置有横杆,横杆通过重锤摆动轴承活动连接有重锤,重锤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主动小齿轮,重锤下方的船体上固定设置有齿圈,主动小齿轮与齿圈相啮合,主动小齿轮的中部设置有随主动小齿轮转动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上连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发电机连接并带动发电机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动力输出轴上的左棘轮和右棘轮,左棘轮和右棘轮分别设置在主动小齿轮的两侧,左棘轮和右棘轮分别通过左单向轴承和右单向轴承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左棘轮上啮合有左小齿轮,右棘轮上啮合有过桥齿轮,过桥齿轮上啮合有右小齿轮,右小齿轮中部设置有传动轴,左小齿轮和右小齿轮同轴设置,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输出齿轮。
优选的是,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上设置有输入齿轮,所述传动装置的输出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从而带动发电机输入轴转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重锤把海洋波浪不间断上下波动的能量转成机械能,然后将该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发电机转换成电能,供中小型渔船上照明或者行驶使用。本装置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代替了原有化石能源,降低了渔民的生活成本,使用过程没有有害气体排放,不会对空气和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本实用的船载发电装置既可以作为单个发电单元在中小型渔船上使用,也可以通过将多个发电单元共同使用,建设成发电系统,以此来开发无穷尽的海洋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动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齿轮的啮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舱体,2为横杆,3为重锤,4为主动小齿轮,5为齿圈,6为动力输出轴,7为左棘轮,8为右棘轮,9为左单向轴承,10为右单向轴承,11为左小齿轮,12为过桥齿轮,13为右小齿轮,14为传动轴,15为输出齿轮,16为输入齿轮,17为重锤摆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船载发电装置,包括舱体1,舱体1上固定设置有横杆2,横杆2上通过重锤摆动轴承17活动连接有重锤3,重锤3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主动小齿轮4,重锤3下方的船体上固定设置有齿圈5,主动小齿轮4与齿圈5相啮合并在齿圈5上左右摆动,主动小齿轮4的中部设置有随主动小齿轮4转动的动力输出轴6,动力输出轴6上连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发电机连接并带动发电机工作。
使用的时候,舱体1浮在海面上,海洋波浪不间断的上下波动使船体不规则颠簸,固定在横杆2上的重锤3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竖直状态,舱体1上的齿圈5在海浪作用下带动固定在重锤3上的小齿轮转动,小齿轮转动带动传动装置工作,传动装置带动发电机工作从而产生交流电。产生的交流电通过交直流转换装置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送到蓄电池中存储,用于中小型渔船行驶和照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洪宇,未经杜洪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22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载LiDAR点云滤波方法
- 下一篇: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