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轮机轴系中心找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3095.0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2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邵德让;邵德川;邵明勇;王森;兰京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19 | 分类号: | G05B19/19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李修杰 |
地址: | 25013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轮 机轴 中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找正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找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百万汽轮机组更多的投产和检修,轴系找正工作更复杂,1000MW机组整个轴系由4条汽轮机转子和1条发电机转子共5条转子4个对轮联轴器组成,轴系找正工作繁琐、复杂、耗时时间长。汽轮发轴系中心找正调整工作在整个检修过程中至关重要而且工作要求精细。轴系找正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轴系振动进而影响到机组的安全运行。
在以往的检修过程中无论机组大小,轴系找正工作一般是先经过大量的手工计算,决定一个调整方案,然后一次次调整、测量,使调整结果逐渐达到对轮中心的偏差容许值,因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正常情况下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计算不准确或者实际操作不精确可能耗时五天左右才能完成轴系找正工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轴系找正方法来提高轴系找正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找正方法,其能够快速进行轴系中心找正,有效提高轴系中心找正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找正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各个对轮的圆周数值和端面数值;
S2:导入轴系设计数据;
S3:设计轴系中心找正计算界面,所述轴系中心找正计算界面包括输入区、输出区、调整区和结论区四部分;
S4:将输出区与输入区和调整区通过计算公式进行关联,结论区用以列出各个对轮张口和圆周对应输出区各个对轮数值的逻辑关系;
S5:通过在调整区调整轴瓦数值来消除轴系中心偏差;
S6:当轴系中心偏差数值小于轴系中心偏差临界值时记录各个轴瓦的调整数值;
S7:根据记录的各个轴瓦的调整数值对各个轴瓦进行调整,从而完成轴系中心找正工作。
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各个对轮的圆周数值通过设置在对轮圆周方向上的第一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第一电涡流位移传感器依次测量对轮的上、右、下、左四个位置的圆周数值并输入到轴系中心找正计算界面输入区的对应位置;所述各个对轮的端面数值通过设置在对轮端面方向上的第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和第三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所述第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依次测量对轮的上、右、下、左四个位置的端面数值,所述第三电涡流位移传感器依次测量对轮的下、左、上、右四个位置的端面数值,将第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和第三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的端面数值计算平均值后输入到轴系中心找正计算界面输入区的对应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第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和第三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均采用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包括由电感线圈组成的探头、高频连接电缆和前置电路,所述前置电路包括振荡电路、检波电路、滤波电路、校正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电感线圈由温度系数为-10ppm/℃到-80ppm/℃的金导线绕制而成;所述校正电路由热电偶和放大器组成,热电偶位于电感线圈处,热电偶的测量端与电感线圈处于相同的温度环境,热电偶测量端的热电动势经由放大器后输出一个与探头的环境温度成一定关系的电压值(或电流值);所述振荡电路采用激励信号的频率在1.5MHz~3.5MHz,绕制电感线圈的合金导线的线径为0.1mm~2.5mm;高频连接电缆呈正电阻温度系数特性。由于采用温度系数合适的并加以保护措施的电感线圈,以及采用同温度环境热电偶组成的校正电路,最大范围地消除测量误差。该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可以在0℃-400℃温度范围内实现位移测量,特别是实现了220℃-400℃温度范围内的精确位移测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不能在高温状态(220℃-400℃)下长期精确测量的技术,从而使得该传感器可以在大型旋转机械位移检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优选地,在步骤S2中,首先导入轴系设计图,然后读取轴系设计图的各个对轮的直径数值、各个轴承之间跨距数值以及各个轴瓦中心线到对轮的距离数值,最后将上述读取的各个数值输入到轴系中心找正计算界面输入区的对应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未经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3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