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光传送网中支路和线路保护结合的保护倒换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3850.5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6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B10/03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 支路 线路 保护 结合 倒换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光传送网中支路和线路保护结合的保护倒换系统及方法,涉及光传送网中的电层保护倒换领域。该系统在网元支路侧上增加了备用支路口;该系统进行保护倒换时,当交叉板卡检测到告警时;若告警为主用支路口产生,备用支路口接收业务、并将业务并发至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若告警为工作线路口产生,保护线路口将业务并发至主用支路口和备用支路口;若告警为主用支路口和工作线路口同时产生,备用支路口接收业务、并将业务并发至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保护线路口传送业务、并将业务并发至主用支路口和备用支路口。本发明能够将业务倒换至备用支路口上进行通信,不会造成长时间通信中断,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传送网中的电层保护倒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光传送网中支路和线路保护结合的保护倒换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对互联网带宽需求均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传送网络而言,需要具有更高的容量;对于网络保护而言,需要对干线(即互联网中的连接线缆)业务提供多层次的保护。
在网络干线的线路侧,通常采用“1+1保护”的方式对业务进行保护,即在线路侧的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配置1+1保护,当线路侧的工作线路口发生故障时,可以将业务倒换至保护线路口,以实现电信级的保护倒换,确保干线业务在50ms内恢复。
但是,对于干线中业务上下话的支路侧,电层未提供有效的保护方式,一旦支路侧发生网络故障,将会使得干线业务无法恢复,网络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光传送网中支路和线路保护结合的保护倒换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同时在支路侧和线路侧上配置“1+1保护”。当主用支路口发生故障后,本发明能够将业务倒换至备用支路口上进行通信,并在50ms内恢复业务,不会造成长时间通信中断,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将光传送网中支路和线路保护结合的保护倒换系统,包括光传送网中的交叉板卡、设置于网元支路侧上的主用支路口、以及设置于网元线路侧上的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所述保护倒换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网元支路侧上的备用支路口,所述交叉板卡分别与主用支路口、备用支路口、工作线路口、保护线路口互通;
所述保护倒换系统进行保护倒换时,主用支路口和备用支路口均接收客户业务,主用支路口将客户业务并发至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均将与客户业务对应的线路业务传送至其他网元;主用支路口和备用支路口均接收工作线路口传输的业务;
当交叉板卡检测到主用支路口、备用支路口、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中的至少1个产生告警时,说明主用支路口、备用支路口、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中的至少1个发生故障,确定产生告警的位置:
若告警为主用支路口单独产生,则启动支路保护,通过备用支路口传送业务:备用支路口接收客户业务,备用支路口将客户业务并发至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工作线路口继续将业务并发至工作支路口和备用支路口;
若告警为工作线路口单独产生,则启动线路保护,通过保护线路口传送业务:保护线路口将业务并发至主用支路口和备用支路口;主用支路口继续将业务并发至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
若告警为主用支路口和工作线路口同时产生,则同时启动支路和线路保护,通过备用支路口和保护线路口传送业务:备用支路口接收客户业务,备用支路口将客户业务并发至工作线路口和保护线路口,保护线路口传送与客户业务对应的线路业务至其他网元,保护线路口将业务并发至主用支路口和备用支路口。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上述系统的将光传送网中支路和线路保护结合的保护倒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3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