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芨快繁和高效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04885.0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3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海;周洁;李云飞;王昌付;王德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芨 高效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养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芨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学名Bletilla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等,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广泛应用与医药、日化产品等领域,近年来其应用不断扩展,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种子发育不完全,自然环境下难以萌发,生产上多靠块茎繁殖,然而繁殖系数有限,投入大,但产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芨组织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芨组织培养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A,将选取的白芨蒴果用水冲洗后进行灭菌处理;
步骤B,在无菌条件下将所述白芨蒴果中的种子均匀抖落在第一培养基上,进行暗培养4.5-5.5d,再移至培养室在预定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至长成1.8-2.2cm高的白芨丛生苗;
步骤C,将所述白芨丛生苗接种于第二培养基中,在预定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进行培养,直至小苗基部有原球茎出现;
步骤D,将带原球茎的小苗揭开瓶盖,在室内自然光下炼苗6-8天,提高小苗适应性;
步骤E,将所述步骤D中得到的带原球茎的小苗取出,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用800-1000倍多菌灵浸泡根部0.5-1h,晾干后移栽至育苗基质中,于温室遮阴保湿通风处培养,温度控制在22.5-23.5℃,直至小苗存活,长成健壮白芨植株。
其中,所述步骤A中进行灭菌处理包括步骤:
在超净工作台上采用75%乙醇消毒28-32s,0.1%升汞消毒14-16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置于灭菌的滤纸上吸干水分,备用。
其中,所述步骤在超净工作台上采用75%乙醇消毒28-32s,0.1%升汞消毒14-16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包括:
在超净工作台上采用75%乙醇消毒30s,0.1%升汞消毒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4次。
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用消过毒的手术刀切开所述白芨蒴果顶部,用无菌镊子将种子均匀抖落在第一培养基上,立即盖上瓶盖,做好标记后,放在培养箱进行暗培养5d,再移至培养室,培养温度23-27℃,光照度2000-2500lx,光照时长11.5-12.5h/d,培养时间为29-31d,长成2cm高白芨丛生苗。
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步骤:
将所述白芨丛生苗接种于第二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3-27℃,光照度2000-2500lx,光照时长11.5-12.5h/d,培养时间为89-91d,至小苗基部有直径为0.5mm的原球茎出现。优选地,此步骤中接种于第二培养基后的光照时长为12h/d,培养时间为90d。
其中,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
预先配置第一培养基,所述第一培养基包括1/2MS、30g/L蔗糖、7g/L琼脂、1g/L活性炭,ph为5.8。
其中,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
预先配置第二培养基,所述第二培养基包括MS、0.75mg/LNAA、0.5mg/L6-BA、25g/L蔗糖、200g/L土豆、6.5g/L琼脂、5g/L活性炭,ph为5.8。
其中,所述步骤E之前包括步骤:
配置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包括腐殖土、珍珠岩和河沙。
其中,所述育苗基质中的成分按体积份数计为腐殖土∶珍珠岩∶河沙=2∶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芨组织培养方法,以性状优良的白芨种子为外植体,在特定的温度光照度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接种诱导萌发、继代培养,长成完整的白芨植株小苗,最后将完整小苗移栽至育苗基质中,培养成白芨种苗,整个培养过程标准可控,实现了白芨种苗的工厂化标准生产,繁殖速度快,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生产种苗,不受地域和气候影响,相比传统的野生采挖和人工块茎栽培,生产过程可控,出产率高,产量更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白芨培养产出率低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织培养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芨组织培养方法。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10,将选取的白芨蒴果用水冲洗后进行灭菌处理。
白芨蒴果应选用形状优良的白芨植株的成熟蒴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4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