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5071.9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0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欧国强;王钧;潘华利;宇岩;吕娟;黄江成;杨顺;乔成;陆桂红;李丽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力 过程 泥石流 动态 风险 分析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灾害监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其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屡屡对山区城镇、村庄、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矿山、农业、生态等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科学、合理、有效的泥石流风险分析,可为防灾减灾工作、区域发展规划、生命财产安全等提供必不可少的潜在灾害信息,指导人们合理规避灾害风险,是防灾减灾领域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泥石流风险是指在一定区域和给定时段内,由于泥石流灾害引起的人们生命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期望损失值,一般采用的定量表达式为:
泥石流的风险分析,早期一般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开展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研究。例如刘希林通过权重赋值方法,将取值均在0-1范围内的泥石流危险度和易损度进行相乘,得到了风险度,划定了可忽略风险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这种定性或半定量方法,存在指标因子众多、选取量化困难,因子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基于泥石流的物理过程和动力学机制,风险评估模型更缺乏物理意义,不能表达一次泥石流过程中的动态风险问题。
众所周知,泥石流的风险是动态的,而非静态,需基于动力过程对泥石流的动态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方法,该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被检测区域的流域基本特征,建立流域模型;
获取被检测区域的降雨的时空分布;
建立降雨产汇流模型、渗流模型、水土动力匹配模型、泥石流动力学模型,计算流域空间的泥石流特征参量;
建立不同属性对象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输出泥石流动态风险图。
优选的,所述流域的基本特征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固体物源的物性、储量及其分布,可能受灾对象的性质和空间分布。
优选的,所述获取被检测区域的降雨的时空分布具体为:通过雨量站网或X波段雨量雷达获取降雨的时空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
降雨时空分布模型,用于模拟被检测区域的降雨的时空分布;
流域模型,用于模拟被检测区域的流域基本特征;
动力学模型包,用于模拟泥石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风险评估模型,将动力学模型包获取的模拟结果与设定的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得到风险结果。
优选的,所述动力模型包包括:雨滴溅蚀模型、渗流模型、水动力计算模型、水土动力匹配模型以及泥石流动力学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现有泥石流风险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泥石流动力过程、考虑动边界条件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新方法,建立总体框架模型,实现各种降雨过程(不同设计频率、监测)输入—任意空间泥石流动力过程及特征参量(流速、流深、流量过程等)—输出3D动态风险图,可广泛应用于泥石流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关键参数设计、灾害管理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系统的框架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锅圈岩沟内雨量站点的观测的降雨图;
图3是锅圈岩沟地表径流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方法,该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动态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被检测区域的流域基本特征,建立流域模型;其中的流域基本特征流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固体物源的物性、储量及其分布,可能受灾对象的性质和空间分布。
获取被检测区域的降雨的时空分布;在具体获取时,通过雨量站网或X波段雨量雷达获取降雨的时空分布。
建立降雨产汇流模型、渗流模型、水土动力匹配模型、泥石流动力学模型,计算流域空间的泥石流特征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50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