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密电阻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06337.1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4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石德礼;李德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14 | 分类号: | H01C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孟峣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电阻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用性强、精密电阻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服务器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运算越来越复杂,服务器功能也越来越多,为其提供支持的内部电路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对电路的稳定性,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精密电阻得到广泛应用。
通常,在服务器系统中,由于不同器件的工作要求,存在很多不同的电压。为了保证器件的正常工作,各组电压波动的要求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随着信号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负载电流越来越大,对电压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精细。同时,由于现在对服务器功耗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对功耗的测量也越来越精细。测量功耗时,应用精密电阻测出的数据更为准确。因此,采用精密电阻侦测负载电流的方法得到应用。
虽然精密电阻在精确性方面有很大优势,但随着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精密电阻在应用中开始慢慢暴露出一些不足,测试所得出的数据,在高标准要求下,表现出精度不高的问题。
基于此,现提供一种精密电阻的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精密电阻的设计方法。
一种精密电阻的设计方法,其具体设计过程为:
将精密电阻的PIN脚设置成四个,其中两个用于连接焊点,两个单独引出,作为测量PIN。
所述与焊点连接的pin脚与焊点呈分离状,即该pin脚与焊点之间留有一定距离。
所述连接PIN脚的焊点连接精密电阻的输入输出端,另外两个PIN脚连接电流侦测端。
当焊点焊好后,由连接焊点的两个PIN脚串入电路,起导通作用;另外两个PIN脚引出,用于测量两端电压。
本发明的一种精密电阻的设计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精密电阻的设计方法,采用4PIN结构,消除了焊接寄生效应带来的影响;采用电阻与焊点分离的结构,消除了温度变化对电阻的影响;消除了焊点部分阻值的误差,电阻值更精确,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精密电阻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精密电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密电阻的设计方法,在原先精密电阻只有两PIN的基础上改进一下,采用四PIN结构。同时,将电阻部分和焊接端分离开来。这样一来,电阻阻值不再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阻值更稳定,测试得出的数据更精确。
其具体实现过程为:将精密电阻的PIN脚设置成四个,其中两个用于连接焊点,两个单独引出,作为测量PIN。
所述与焊点连接的pin脚与焊点呈分离状,即该pin脚与焊点之间留有一定距离。
所述连接PIN脚的焊点连接精密电阻的输入输出端,另外两个PIN脚连接电流侦测端。
当焊点焊好后,由连接焊点的两个PIN脚串入电路,起导通作用;另外两个PIN脚引出,用于测量两端电压。
如图1所示,高精度精密电阻采用四PIN的结构。其中:PIN1,PIN2连接焊点,PIN3,PIN4单独引出,作为测量PIN。同时,精密电阻同焊点之间并不是直接连接在一起,而是相隔一定的距离。
使用的时候,焊点焊好后,由PIN1,PIN2串入电路,起导通作用。PIN3,PIN4引出,用于测量两端电压。由于PIN3,PIN4直接连接在精密电路两端,输出结果更精确。
如图2所示,为传统精密电阻的结构示意图。采用的是2PIN的结构,同时,精密电阻本身离焊点较近。量测点也在焊点上进行。
基于该结构,现对图1和图2中的精密电阻进行详细描述。
1)在图2中传统的精密电阻设计,焊点也是测量点,那么,由于焊接带来的寄生效应会影响测试的准确度。因为精密电阻本身就属于精密器件,所以寄生效应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在图1中,改进后的高精度精密电阻设计,测量是在PIN3,PIN4进行的,避免了寄生效应对测试的影响,测试更准确。
2)在图2中传统的精密电阻设计,精密电阻与焊点距离很近,这样,外界温度影响很容易影响到精密电阻的阻值,使测试出现误差。
在图1中,改进后的高精度精密电阻设计,内部精密电阻与焊点保持了一定距离,这样可以消除温度对精密电阻的影响,阻值更稳定,更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6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灯线缆防盗系统
- 下一篇:一种导热胶泥封装电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