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O2地质封存中四维多分量地震监测的转换波AVO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7222.4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7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扬;马劲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6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o sub 地质 封存 中四维多 分量 地震 监测 转换 avo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CO2驱油、地质封存中四维多分量地震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CO2地质封存中四维多分量地震监测的转换波AVO计算方法,用于模拟CO2注入地下不同阶段,四维多分量地震监测中转换波AVO地震响应及四维转换波差异响应。
背景技术
自从挪威科技大学的Landro等(2003)开展四维地震的PP与PS波AVO联合反演砂岩储层压力与流体饱和度研究取得成功后,四维多分量转换波地震在国际上的油气勘探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单独利用常规纵波进行四维地震监测,难以区别储层流体饱和度变化与压力变化产生的振幅差异,因此难以通过地震振幅差异判断那些振幅差异异常是流体饱和度产生的、那些是压力变化产生的?由于转换横波对于流体不敏感,所以四维转换波的差异主要是压力产生的。这样,通过PP与PS的联合解释,我们可以有效区别压力变化与饱和度变化在储层的分布范围。
国际上在CO2-EOR(CO2Enhanced Oil Recovery)与地质封存领域,利用四维多分量地震资料来监测压力、流体饱和度或裂缝变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加拿大Weyburn油田CO2地质封存项目开展了世界上第一次完善的四维多分量地震监测,到目前为止在其Phase 1A工区采集了5次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资料。在Weyburn油田的CO2注入区Phase 1B工区,科罗拉多矿院的Thomas L.Davis(2003)教授采集了三次开展四维3D9C地震,用于监测CO2地质封存过程中的裂缝分布,及CO2泄漏风险评估。此前,Thomas L.Davis(2002)教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Vacuum Field开展了四维3D9C监测注水驱 油的研究,在科罗拉多州非常规气田Rulison Field进行盖层的四维多分量监测,和进行四维多分量谱分解研究。并在Louisiana的Delhi Field运用四维多分量技术开展残余油饱和度与盖层完整性研究,特别是CO2注入过程中横波分裂如何用于监测盖层应力状态。Bale(2005,2013)等在EOR监测重油过程中,采用四维多分量中横波分裂研究应力状态,Grossman(2013)研究了加拿大Alberta省西北Pouce Coupe Field油田,非常规油气藏多分量四维地震中横波分裂与油气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岩石(包括储层)所受水平最大应力方向对应产生的裂缝方向。我们知道一般顺裂缝方向速度快而垂直裂缝方向速度慢,横波遇到裂缝可以发生分裂。Dillen(2000)发现了应力各向异性也可以导致横波分裂。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开展四维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实际监测。
目前,国际上的四维多分量相关研究大多考虑是基于油、水两相介质,并且不考虑储层开发过程中注入井、生产井压力的变化。即便在CO2地质封存与CO2-EOR四维多分量监测中,也没有分析压力变化对储层弹性参数的影响。即对于各向同性介质,无论注入CO2压力和生产井压力多大,储层弹性参数在注入CO2的不同阶段都是相同的。对于各向异性HTI介质,则不考虑注入压力及生产井压力变化对于裂缝密度的影响。
本发明考虑了注入CO2过程中,注入井压力孔隙高和生产井孔隙压力低导致的各向同性介质储层弹性参数变化。同时考虑了注入井压与生产井压力变化对于垂向裂隙介质(HTI)的影响,即裂缝密度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化。并分别依据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HTI)理论,进行注入CO2不同阶段四维转换波地震AVO响应的模拟,使得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注入状况。 为准确的四维多分量地震解释奠定基础。
AVO为Amplitude Versus Offset的简写。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72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