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模飞机副翼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07242.1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8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欢;李克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燕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27/18 | 分类号: | A63H27/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晋小华 |
地址: | 4012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模 飞机 副翼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玩具飞机,具体涉及一种航模飞机副翼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它包括航模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
航模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航模飞机的机翼和尾翼上均连接有能够摆动的副翼,副翼是航模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转向或动作变换的重要的部分。其中,副翼是指安装在机翼或尾翼翼梢后缘外侧的一小块可动的翼面。为飞机的主操作舵面,飞行员操纵左右副翼差动偏转所产生的滚转力矩可以使飞机做横滚机动。一般的航模飞机的副翼是通过胶带粘接在机翼或者尾翼上,但是通过粘接的方式有如下的问题: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副翼要较频繁地摆动,而胶带容易脱落,这样会导致副翼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副翼安装稳固的航模飞机副翼连接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航模飞机副翼连接结构,包括机翼、尾翼和副翼,所述机翼或尾翼上开设横截面为三分之二圆至四分之三圆的凹槽,所述副翼上设有与该凹槽配合的转动部。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安装时,将副翼上的转动部插入机翼或尾翼上的凹槽内,由于横截面为三分之二圆至四分之三圆,所以副翼就能实现摆动。本方案中,副翼的转动部与机翼或尾翼上开设的凹槽转动配合,从而实现副翼摆动的功能,由于副翼的转动部与凹槽的配合面积大,所以转动部、凹槽所受的力分散,不易磨损;另外,转动部是被卡在凹槽中,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副翼脱落的问题,与背景技术提及的采用胶带连接相比,显然副翼安装更稳固。
基础方案2,所述副翼上开设横截面为三分之二圆至四分之三圆的凹槽,所述机翼或尾翼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转动部。安装时,将机翼或尾翼上的转动部插入副翼上的凹槽内,由于横截面为三分之二圆至四分之三圆,所以副翼就能实现摆动。本方案的优点与基础方案相同。
优化方案1,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凹槽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在机翼或尾翼上的限位块。限位块可以限制转动部沿凹槽长度方向偏移。
优化方案2,对基础方案、基础方案2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凹槽内壁和转动部上均设有耐磨层。在使用过程中,副翼会发生频繁摆动,凹槽内壁和转动部上均设有耐磨层能有效减缓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航模飞机副翼连接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航模飞机副翼连接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翼1、凹槽11、尾翼2、副翼3、转动部31、限位板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4所示:一种航模飞机副翼3连接结构,包括机翼1、尾翼2和副翼3,机翼1、尾翼2上均开设横截面为三分之二圆的凹槽11,机翼1、尾翼2均安装有副翼3,副翼3上设有与该凹槽11配合的转动部31。凹槽11两端分别粘接有在机翼1或尾翼2上的限位块。限位块可以限制转动部31沿凹槽11长度方向偏移。凹槽11内壁和转动部31上均设有耐磨层,本实施例中耐磨层材料为高碳合金耐磨钢。在使用过程中,副翼3会发生频繁摆动,凹槽11内壁和转动部31上均设有耐磨层能有效减缓磨损。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副翼3上开设横截面为四分之三圆的凹槽,机翼1、尾翼2上均开设与凹槽配合的转动部。安装时,将机翼1或尾翼2上的转动部插入副翼3上的凹槽内,由于横截面为四分之三圆,所以副翼3就能实现摆动。本方案的优点与基础方案相同。
具体工作流程:
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安装时,将副翼3上的转动部31插入机翼1或尾翼2上的凹槽11内,由于横截面为三分之二圆,所以副翼3就能实现摆动。本方案中,副翼3的转动部31与机翼1或尾翼2上开设的凹槽11转动配合,从而实现副翼3摆动的功能,由于副翼3的转动部31与凹槽11的配合面积大,所以转动部31、凹槽11所受的力分散,不易磨损;另外,转动部31是被卡在凹槽11中,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副翼3脱落的问题,与背景技术提及的采用胶带连接相比,显然副翼3安装更稳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燕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燕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72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