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光板和显示面板结构以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7420.0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2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宏;黄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显示 面板 结构 以及 显示装置 | ||
一种偏光板,包括偏振膜和设置在偏振膜一侧表面的膜片层,膜片层至少由两片折光率不同的膜片相互堆叠形成,且膜片层向着远离偏振膜的方向,各膜片的折光率依次减小。本发明的偏光板能提高显示质量,减小大视角漏光,并增加了观看视角。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结构和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光板和显示面板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Crystal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福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结构及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显示面板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通过玻璃基板通电电压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通常显示面板结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下侧面的入光偏光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上侧的出光偏光板(入光偏光板的偏振方向垂直于出光偏光板的偏振方向)。显示面板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基板以及设置在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且液晶分子层中的液晶分子会沿着基板的摩擦配向方向取向排列。两基板的摩擦方向彼此垂直,使得液晶分子呈90°扭曲构型(即使得液晶分子具有旋光特性)。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将沿着电场的方向重新排列取向,而使得液晶分子的轴向方向垂直于基板;在不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将沿着摩擦配向方向取向排列。当背光模组的光线经过入光偏光板后,自然偏振光成为线偏振光。如果不加电场,此偏振光经过液晶分子层后,偏振方向旋转90°,使得线偏振光变为椭圆偏振光,因此从出光偏光板射出。如果加电场,扭曲构型被破坏,旋光特性随之消失,此偏振光经过液晶分子层后,不发生偏转,因此被出光偏光板吸收。由于液晶是一种各向异性的物质,光在液晶中传播时会发生双折射。在加电场的情况下,液晶分子沿着电场方向排列,沿着液晶分子轴向方向的光被出光偏光板吸收,但偏离光轴即偏离液晶分子轴向方向入射的光将发生偏转,从线偏振光偏转为椭圆偏振光,因此不能完全被出光偏光板吸收,出现漏光现象,所以在大角度方向观察显示面板时会出现对比度下降,反差降低的情况,影响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偏光板,能提高显示质量,减小大视角漏光,并增加了观看视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结构,能提高显示质量,减小大视角漏光,并增加了观看视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提高显示质量,减小大视角漏光,并增加了观看视角。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偏光板,包括偏振膜和设置在偏振膜一侧表面的膜片层,膜片层至少由两片折光率不同的膜片相互堆叠形成,且膜片层向着远离偏振膜的方向,各膜片的折光率依次减小。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膜片层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设置在偏振膜的侧表面上,第二膜片设置在第一膜片上,且第一膜片的折光率大于第二膜片的折光率。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偏振膜远离膜片层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保护膜,膜片层的第二膜片和保护膜为光学补偿膜。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膜片层的第一膜片为硬质膜片。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膜片层的第一膜片选自氧化锌膜片、硫化锌膜片和硒玻璃膜片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膜片层包括第一膜片、第二膜片和第三膜片,第一膜片设置在偏振膜的侧表面上,第二膜片设置于第一膜片上,第三膜片设置在第二膜片上,且第一膜片的折光率大于第二膜片的折光率,第二膜片的折光率大于第三膜片的折光率。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偏振膜远离膜片层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保护膜,膜片层的第三膜片和保护膜为光学补偿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7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