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室温抗拉强度的不锈钢埋弧焊焊带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07717.7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2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锴;顾国兴;陈波;黄逸峰;邹力维;景益;王纯;余燕;郑庆铭;张俊宝;张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哈尔滨威尔焊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船大专利事务所 23201 | 代理人: | 张贵丰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室温 抗拉强度 不锈钢 埋弧焊焊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焊接材料,特别是一种不锈钢埋弧焊焊带。
背景技术
AP1000和AP1400核电设备制造对焊接技术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例如,核一级设备中压力容器、稳压器以及蒸发器下封头的不锈钢带极内壁堆焊需要考核拉伸性能,其焊接方法为埋弧焊,焊接材料为EQ308L焊带+配套埋弧焊剂,其堆焊金属需要经历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95℃~620℃),设计要求焊后和热处理后熔敷金属的室温抗拉强度均≥520MPa。现有焊接材料焊后和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不能满足技术要求,例如某企业曾使用多种商业用EQ308L焊带+配套埋弧焊剂进行试验,在不同的焊接参数下,熔敷金属热处理后抗拉强度范围为490MPa~520MPa,不能满足产品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和埋弧焊剂形成的熔敷金属焊后和热处理的各项指标,尤其是室温抗拉强度指标能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的提高室温抗拉强度的不锈钢埋弧焊焊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提高室温抗拉强度的不锈钢埋弧焊焊带的质量百分数为:C≤0.020,Si:0.30-0.65,Mn:1.0-2.5,S≤0.01,P≤0.025,Cr:19.5-21.0,Ni:9.0-11.0,Mo≤0.50,Cu≤0.50,Co≤0.05,N:0.07-0.20,其余为Fe。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分和性能满足AP1000和AP1400技术要求的不锈钢埋弧焊焊带,其特点是该焊带和埋弧焊剂形成的熔敷金属焊后和热处理的各项指标,尤其是室温抗拉强度指标依然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焊后和经热处理后,熔敷金属室温力学性能如下:Rm≥520MPa,Rp0.2≥260MPa,A4≥35%。
本发明焊带的合金类型是308L,对应的标准要求是美国标准ASMEII卷C篇A5.9-2007中的EQ308L焊带,其化学成分的具体要求见表1。标准对焊带的化学成分要求基本一致,其共同特点是对N含量没有提出具体要求。造成现有商用埋弧焊EQ308L焊带+配套埋弧焊剂的熔敷金属室温抗拉强度不足的原因是焊带中提高强度的元素含量不足,尤其是合金元素N含量的不足。现有焊带的N含量大多数小于0.05%,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足520MPa,不能满足AP1000和AP1400设备制造技术要求。本发明通过精确控制氮含量,并适当控制其它影响强度的合金元素,提出了新的不锈钢埋弧焊焊带,其化学成分满足合金308L的要求,焊后和热处理后熔敷金属室温抗拉强度也满足AP1000和AP1400的技术要求,解决了工程难题。
焊带中主要元素的作用如下:
C:固溶强化元素,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强度。但随着含量增加,焊缝金属中开始析出碳化物,降低焊缝的抗腐蚀能力。因此,C的含量应为≤0.020%。
N:奥氏体形成元素。在不锈钢中可以通过固溶强化作用,提高焊缝强度。含量过低,焊缝强度不够。含量过高,可能因焊缝中铁素体含量的不足,引起焊接热裂纹;也可能因焊接过程中气体形态的N来不及排出,产生气孔或针状气孔等焊接缺陷。因此,N的含量应在0.07%-0.20%范围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调整焊带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控制N含量在适当的范围内,有效地提高了熔敷金属的室温抗拉强度,使得熔敷金属各项性能满足技术条件,解决了AP1000和AP1400核电设备制造中不锈钢带极埋弧内壁堆焊强度低的技术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不锈钢埋弧焊焊带分的质量百分数为:C≤0.10,Si:0.45,Mn:2.23,S≤0.005,P≤0.01,Cr:19.84,Ni:10.42,Mo≤0.01,Cu≤0.01,Co≤0.01,N:0.10,其余为Fe。
实施例2,不锈钢埋弧焊焊带分的质量百分数为:C≤0.,10,Si:0.40,Mn:1.71,S≤0.006,P≤0.01,Cr:20.73,Ni:10.14,Mo≤0.01,Cu≤0.01,Co≤0.01,N:0.13,其余为Fe。
为了确定本发明的适用性,选择3种焊带进行试验,分别说明对比例和发明示例,3种焊带的化学成分同时满足美国标准ASMEII卷C篇A5.9-2007的技术要求,具体结果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哈尔滨威尔焊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哈尔滨威尔焊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7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型化有源检测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绕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