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身顶棚用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08904.7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国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03/06 | 分类号: | C09J103/06;C09J161/18;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身 顶棚 用胶黏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助剂的制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顶棚用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化学工业的进步,胶黏剂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于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织物等本身或相互之间的结构连接、固定和密封。尤其近年来,优于对汽车的使用性和商品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生产用的材料也日益多样化,粘接工艺更佳必不可少,胶黏剂也成为汽车生产中的必备材料。
汽车车身顶棚胶适用于将软质顶棚材料黏贴到车身顶上,以增添车内美观舒适,目前以溶剂型氯丁胶为主,在工艺和性能上并不能百分百的满足目前在外观和性能上的要求,因此,一种不容易引起内饰材料出现变色脱落现象、胶黏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汽车车身顶棚用胶黏剂的研究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容易引起内饰材料出现变色脱落现象、胶黏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汽车车身顶棚用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车身顶棚用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按照以下组成准备好制备原料:亚乙基硫脲10-20份、淀粉磷酸酯5-10份、合成树脂3-6份、增稠剂4-6份、缓慢硫化剂4-6份、防老剂2-5份、促进剂4-6份,其中促进剂为促进剂M、促进剂ZIP、促进剂DZ混合制成,其各物质质量添加比例依次为1:1:2;
(2)促进剂的制备:将所需质量的促进剂M、促进剂ZIP先混合均匀,中速搅拌50min后加入促进剂DZ,加热至60℃,保温10min后冷却至室温;
(3)将所需质量的亚乙基硫脲、淀粉磷酸酯以及缓慢硫化剂置于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以及滴液漏斗的三口烧瓶中,常温下开动搅拌设备,加热至50℃回流45min,再加入步骤(2)制备的促进剂,搅拌均匀后继续加热至100℃,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式炼胶机,边搅拌边加入合成树脂,得到成团混合物,开启炼胶机进行炼制,温度为175℃,炼制时间为1-4h;
(4)向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依次加入所需量的增稠剂、防老剂后加热至80℃下混合均匀后150℃固化1.5h得到所需胶黏剂。
更进一步的,所述合成树脂为二甲苯甲醛树脂。
更进一步的,所述缓慢硫化剂为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合增稠剂为干酵素。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老剂为抗降解剂、抗氧剂和抗臭氧剂质量比为1:2:1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的,所述抗降解剂为防老剂SP、防老剂W-300、防老剂TPL、防老剂CA、防老剂BBM、防老剂264中的至少两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为防老剂RD、防老剂FR、防老剂4020、防老剂AH、防老剂PPD-B、防老剂AM中的至少两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抗臭氧剂为防老剂NBC、防老剂288、防老剂688、防老剂TPPD、防老剂DTPD中的至少一种。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车身顶棚用胶黏剂的制备方法,针对现有胶黏剂存在的缺陷,由亚乙基硫脲10-20份、淀粉磷酸酯5-10份、合成树脂3-6份、增稠剂4-6份、缓慢硫化剂4-6份、防老剂2-5份、促进剂4-6份等制备原料构成,本发明的汽车车身顶棚用胶黏剂,不仅无毒无害、耐候性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不容易引起内饰材料出现变色脱落现象、胶黏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突破了传统胶黏剂的缺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工业化程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汽车车身顶棚用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按照以下组成准备好制备原料:亚乙基硫脲10份、淀粉磷酸酯5份、合成树脂3份、增稠剂4份、缓慢硫化剂4份、防老剂2份、促进剂4份,其中促进剂为促进剂M、促进剂ZIP、促进剂DZ混合制成,其各物质质量添加比例依次为1:1:2;
(2)促进剂的制备:将所需质量的促进剂M、促进剂ZIP先混合均匀,中速搅拌50min后加入促进剂DZ,加热至60℃,保温10min后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国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国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8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