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0616.5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5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日;彭静华;李波;刘辉;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30 | 分类号: | G09B2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模拟 脑室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侧脑室体外引流技术及颅内压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许多神经外科疾病而言,临床医学上需要采用侧脑室体外引流术。侧脑室体外引流术是将脑室内积存的脑脊液或血液引流到体外。目前应用的引流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硬性引流管连接引流袋,通过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控制脑室引流出口的压力来调节引流量。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患者颅内脑室系统的压力可以因为体位、输液、情绪等因素改变,因无法监测颅内脑室系统的压力变化,容易在临床上造成引流过度或引流不充分,甚至引起脑出血或脑疝。另外在当前的脑室外引流装置中,如果需要测脑室压力,必须植入压力感受器与脑脊液接触,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脑室引流装置无法观察颅内脑室系统的变化及难以根据患者颅内压变化调整引流量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使其可在体外进行引流量的控制及实时压力监测,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包括外囊3、内水囊4、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及外控制器8,该内水囊4设置于外囊3内,该外囊3内壁安设有压力传感器5;该第一管道6一端从上方穿过外囊3与内水囊4连通,且该第一管道6上安设有上阀门1;该第二管道7一端从下方穿过外囊3与内水囊4连通,且该第二管道7上安设有下阀门2;该外控制器8分别连接上阀门1、下阀门2及压力传感器5.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所述外囊3采用刚性医用材料制成,内水囊4采用柔性医用材料制成。由于内水囊4为柔性,当患者颅内脑室系统压力过高时内水囊4会过度膨胀,其外壁会挤压外囊3内壁所设的压力传感器5,产生报警信号传递至外控制器8。
前述的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所述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都为柔性管道。
前述的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所述第一管道6另一端与患者脑脊液引流管连接,第二管道7另一端与脑脊液收集器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能实时监测患者颅内脑室系统的压力,并根据压力变化在体外进行引流量的调整。同时本发明避免压力传感器与脑脊液的直接接触,降低了颅内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上阀门
2:下阀门
3:外囊
4:内水囊
5:压力传感器
6:第一管道
7:第二管道
8:外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体外模拟脑室系统装置包括外囊3、内水囊4、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及外控制器8,该内水囊4设置于外囊3内,该外囊3内壁安设有压力传感器5;该第一管道6从上方穿过外囊3与内水囊4连通,且该第一管道6上安设有上阀门1;该第二管道7从下方穿过外囊3与内水囊4连通,且该第二管道7上安设有下阀门2;该外控制器8分别连接上阀门1、下阀门2及压力传感器5.
其中各部件的功能如下:
a.上阀门1,用于需要时夹紧第一管道6,使第一管道6关闭;
b.下阀门2,用于需要时夹紧第二管道7,使第二管道7关闭;
c.外囊3,采用刚性医用材料制成。当内水囊4过度膨胀(患者颅内脑室系统的压力过高),内水囊4外壁挤压外囊3内壁所设压力传感器5,产生报警信号传递至外控制器8;
d.内水囊4,采用柔性医用材料制成,用于接收由第一管道6经过上阀门1引流的脑脊液,脑脊液通过下阀门2排空时处于松弛状态;
e.压力传感器5,设于外囊3内壁,当内水囊4过度充盈时收到挤压,产生报警信号;
f.第一管道6,柔性管道,用于脑脊液的收集;
g.第二管道7,柔性管道,用于脑脊液的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06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模块及具有显示模块的显示设备
- 下一篇:防摔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