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防压引流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11260.7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8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区明基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潘志渊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防压引流扁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目前,医疗上常用的引流管一般为聚乙烯或者硅胶材质制成,质地较软,在受到压力时容易被压瘪,导致介质无法引入到管内或者管内液体流动不畅,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医疗事故,影响患者健康。为防压瘪,有的引流管改用质地较硬的塑料制成,该种引流管的柔软度不够,使用起来不方便,且容易造成针头脱落。而且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引流管的前端部都是圆形引流孔,往往容易造成引流孔堵塞而无法正常将患者体内的液体引流出体外,遇到这种情况后只能将引流管拔出体外后重新安装,给病患带来了痛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有效防堵塞的新型防压引流扁管。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防压引流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为管状体;所述引流管本体包括体外引流管和体内引流管;所述体外引流管为圆形的管状体;所述体内引流管为椭圆形的管状体;所述体内引流管的前端管壁侧部开设有多条引流槽;所述体内引流管的内壁上设置有防压条;所述防压条轴向贯穿整个体内引流管。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有4根,且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防压条的截面呈H形,其四个角连接在体内引流管的管壁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新型防压引流扁管,其体内引流管为椭圆形的管状体,且管壁侧部开设有多条引流槽,进而有效解决了引流管的堵塞问题,管内还设置有H形的防挤压条,可以保证引流管被挤压时仍有间隙,从而保证引流管内介质流动顺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防压引流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体内引流管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引流管本体;2、体外引流管;3、体内引流管;4、引流槽;5、防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附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压引流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1为管状体;所述引流管本体1包括体外引流管2和体内引流管3;所述体外引流管2为圆形的管状体;所述体内引流管3为椭圆形的管状体;所述体内引流管3的前端管壁侧部开设有多条引流槽4;所述体内引流管3的内壁上设置有防压条5;所述防压条5轴向贯穿整个体内引流管3。从附图2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引流槽4有四根,且均匀设置,所述防压条呈H形,其四个角连接在体内引流管的管壁上,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引流扁管被挤压时管内仍有间隙,而且当引流扁管前端部出现堵塞时引流槽还能正常引流,从而保证引流扁管内介质流动顺畅,有效减少了病患的痛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区明基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区明基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12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式骨科用引流管
- 下一篇:一种胃肠外科用导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