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有机蔬菜种植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1512.6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4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钱勋;孙薇;谷洁;马骏;王小娟;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维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有机 蔬菜 种植 生物 有机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用于有机蔬菜种植的生物有机肥,以质量分数计,原料包括:畜禽粪便25%~30%、作物秸秆4.0%~6.5%、豆粕1.0%~1.5%,沼渣10%~15%,10倍沼液稀释液55%,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按比例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豆粕和沼渣混合,之后加入10倍沼液稀释液调节物料含水率为55%,搅拌均匀得到堆体,开始发酵,降温后按比例接种解磷菌,之后第5天接种解钾菌,第10天接种固氮菌;分别于堆肥第5天以及接种菌株时翻堆,加入自来水调节堆体含水率在45%~50%;堆肥25天后堆料腐熟,可作为肥料用于有机蔬菜种植,本发明生物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有机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有机蔬菜种植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有机蔬菜种植已经成为一门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由于有机蔬菜种植中规定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因此有机蔬菜的所用的肥料也不同于常规蔬菜,其要求比常规蔬菜生产高。现有的有机蔬菜生产主要使用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好氧堆腐后的有机肥,虽然符合有机蔬菜种植的基本规定,但存在着速效养分低、不含生物活性物质、有益活菌数量低等问题,导致有机蔬菜产量低、品质下降等问题,且有机蔬菜多为连续密集种植,常伴有土传病害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有机蔬菜种植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有机蔬菜种植的生物有机肥,以质量分数计,原料包括:畜禽粪便25%~30%、作物秸秆4.0%~6.5%、豆粕1.0%~1.5%,沼渣10%~15%,10倍沼液稀释液55%。所述10倍沼液稀释液是指将厌氧发酵沼液与水按照1:9混合获得的沼液稀释液。
所述原料中接种有有效活菌,所述有效活菌为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
所述解磷菌、解钾菌和固氮菌的接种量分别是,按照堆料体积接种0.8–1.5%、0.5–1.0%、0.5–1.0%的菌液,菌液的浓度均是OD600=0.8。
本发明生物有机肥的有效组分包括:有机质质量分数(以干基计)≥40%,有效活菌数(cfu)≥0.50亿/g,总养分质量分数≥6%,总养分含量为N、P2O5和K2O的总含量,pH值6.5~8.5,并含有微量的活性物质。
本发明有效活菌的菌株均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固氮菌为圆褐固氮菌(Azolobacter chroococcum,CGMCC保藏编号:5633),解磷菌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GMCC保藏编号:5631),解钾菌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CGMCC保藏编号:5628)。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1年12月20日。
所述活性物质包括氨基酸、维生素、赤霉素和生长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用于有机蔬菜种植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豆粕和沼渣混合,之后加入10倍沼液稀释液调节物料含水率为55%,搅拌均匀得到堆体,开始发酵,待堆体温度上升至50℃以上,为高温期,高温期持续5天以上,堆肥达到无害化标准;
(2)高温期后,堆温下降至45℃以下时,按比例接种解磷菌,之后第5天接种解钾菌,第10天接种固氮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维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维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15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