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上丛式井组钻井顺序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1700.9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7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史玉才;薛磊;管志川;廖华林;席传明;初众;张晨;苗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邵朋程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丛式井组 钻井 顺序 优化 方法 | ||
1.一种海上丛式井组钻井顺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给定整个井组的井眼轨道设计方案;
(2)采用井眼插值方法,对全部设计轨道进行插值计算,并用插值处理后的轨道代替原来的设计轨道;
(3)将全部设计轨道转换到以某个基准点为原点的坐标系中;
(4)根据防碰扫描方法,对全部设计轨道进行最近距离扫描分析;
(5)对全部设计轨道赋以测量误差,根据井眼轨迹误差分析方法,计算出全部插值点对应的误差椭球参数;
(6)根据井眼分离系数计算方法,逐口井计算该井设计轨道全部插值点与其余各井对应的井眼分离系数;
(7)将各个设计轨道上井眼分离系数小于给定值的所有插值点编号分别存放到集合Sij中,i,j=1,2,…,n,最终整理出目标矩阵S,见式(1);
目标矩阵S中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子集合,集合Sij是以i井为基准井,以j井为比较井时,i井设计轨道上分离系数小于给定值的全部节点编号;当i=j时集合Sij=φ,φ为空集;
(8)对n口井从1至n进行编号,用编号代替井号,每一种钻井顺序都对应一个具有n个元素的全排列;设全排列P为任一种钻井顺序,即P=[p1,p2,...,pk,...pn](k=1,2,…,n;1≤pk≤n);以整个井组的防碰井段总长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钻井顺序优化模型,见式(2);
式中,L为钻井顺序P对应的整个井组的防碰井段总长度,m;表示k-1个集合的并集,相同的元素不重复计算;card(*)·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ΔL为井眼轨道插值点间距,m;
(9)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钻井顺序优化模型;
(10)针对遗传算法给出的多个最优解和次优解,结合批钻井要求,优选出最有利于防碰和批钻井的钻井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17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鸽用空气颗粒收集装置
- 下一篇:汽车检测用挡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