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四氟乙烯膜层防堵塞的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11856.7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6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邱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钊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徐金琼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四氟乙烯 膜层防 堵塞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聚四氟乙烯膜层防堵塞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和电是人类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在节水节能已成为时代特征。我们这个水资源和电能源短缺的国家,面临城市污水肆意排放,生活用水水质日益下降,如何使水质达到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居民正常工作和经济的发展。
现有净水设备的薄膜活性炭滤芯大多都是设置为上端进水下端出水的结构,这种结构,容易出现薄膜活性炭掉粉,日积月累从而造成活设备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掉粉不易堵塞的一种防堵塞的净水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四氟乙烯膜层防堵塞的水处理装置,其包括顺序连接的PP棉滤芯、前置薄膜活性炭滤芯、压缩薄膜活性炭滤芯、增压泵、反渗透R/O膜组件、后置活性滤芯、后置抑菌膜,所述后置薄膜活性炭滤芯还连接有压力罐,所述反渗透R/O膜组件的废液口连接有电磁阀,所述前置薄膜活性炭滤芯和后置薄膜活性炭滤芯包括滤腔,滤腔内设置有薄膜活性炭,滤腔上端出入有引水管,引水管延伸至滤腔底部并与底部分离,引水管上端设有上端盖,滤腔下端设置有下端盖,上端盖与饮水管间设置有分流盘,分流盘上设置有若干整列分布的小孔,薄膜活性炭包括薄膜活性炭和用于包裹薄膜活性炭的有机薄膜层,有机薄膜层上设置有通孔,有机薄膜包裹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O反渗透组件的膜系采用聚酰胺复合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渗透设备的膜组件的膜上的孔径为0.0002—0.0009微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性炭为球形颗粒活性炭、柱状活性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薄膜包裹层上的通孔孔径为0.0005—0.009微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PP棉滤芯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筒状的PP棉层和筒状的碳棒层,
所述碳棒层设置在PP棉花层内壁,PP棉层和碳棒层粘接,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液体
从进水口进入壳体内经过PP棉层后再经碳棒层,从筒状的碳棒层的中心孔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薄膜活性炭滤芯示意图;
图中1为低压开关、2为电磁阀、3为增压泵、4为阀门、6为高压开关、5为压力罐、7为净水出口、8为进水口、9为上端盖、10为分流盘、101为小孔、11为薄膜活性炭、12为滤腔、13为引水管、14为下端盖、15为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聚四氟乙烯膜层防堵塞的水处理装置,其包括顺序连接的PP棉滤芯、前置薄膜活性炭滤芯、压缩薄膜活性炭滤芯、增压泵、反渗透R/O膜组件、后置活性滤芯、后置抑菌膜,所述后置薄膜活性炭滤芯还连接有压力罐,所述反渗透R/O膜组件的废液口连接有电磁阀,所述前置薄膜活性炭滤芯和后置薄膜活性炭滤芯包括滤腔,滤腔内设置有薄膜活性炭,滤腔上端出入有引水管,引水管延伸至滤腔底部并与底部分离,引水管上端设有上端盖,滤腔下端设置有下端盖,上端盖与饮水管间设置有分流盘,分流盘上设置有若干整列分布的小孔,薄膜活性炭包括薄膜活性炭和用于包裹薄膜活性炭的有机薄膜层,有机薄膜层上设置有通孔,有机薄膜包裹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O反渗透组件的膜系采用聚酰胺复合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渗透设备的膜组件的膜上的孔径为0.0002—0.0009微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性炭为球形颗粒活性炭、柱状活性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薄膜包裹层上的通孔孔径为0.0005—0.009微米。
PP棉滤芯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筒状的PP棉层和筒状的碳棒层,所述碳棒层设置在PP棉花层内壁,PP棉层和碳棒层粘接,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液体从进水口进入壳体内经过PP棉层后再经碳棒层,从筒状的碳棒层的中心孔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钊,未经邱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18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连接装置
- 下一篇:负载独立的动作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