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准确测量含能材料溶解热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2315.6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牛虎;李丽洁;陈树森;金韶华;束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48 | 分类号: | G01N2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39 | 代理人: | 唐华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准确 测量 材料 溶解 装置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准确测量含能材料溶解热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物理化学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溶解热是指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通常是温度为298K,压力为101kPa的标准状况),一摩尔的溶质溶解在大体积的溶剂时所发出或吸收的热量。含能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其爆速、能量、密度往往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对象,但是随着含能材料工业化的发展,其溶解热也变成一个重要的物理参量,因为它关系到含能材料合成以及工艺改造过程中产率控制和安全性研究。
目前测量溶解热广泛采用的是卡尔文式量热法,其采用三维量热原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其中,采用最为普遍的是C80微热量热仪。C80采用带有搅拌功能的具膜混合池,混合池由中间的薄膜分为上下两个腔体,一个腔体盛放溶剂,另一个腔体盛放溶质,薄膜采用聚四氟乙烯,待达到热平衡后,用搅拌杆同时将参比池和测量池的薄膜刺破并搅拌,使溶质和溶剂接触,并在搅拌作用下充分混合,记录混合过程的热流曲线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在刺破薄膜过程中薄膜受力收缩,通常会将部分溶质包于薄膜中,不能确保全部的溶质与溶剂发生作用,因而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准确。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机械感度比较高的含能材料,在刺破过程中由于这种剧烈的操作方式,很有可能会引起含能材料的分解甚至爆炸,造成仪器损坏甚至威胁到测试者的人生安全。
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发明通过对C80微热量热仪测试单元的改进,实现了在无需刺破薄膜的情况下对含能材料溶解热的准确测量,不仅提高了含能材料溶解热测试的准确性,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测试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了一种准确测量含能材料溶解热装置及测试方法,避免了刺破、摩擦等危险操作,同时解决了由于隔离膜收缩引起的测试不准确的问题,所述装置与方法提高了含能材料溶解热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的危险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上述技术方式实现的。
一种准确测量含能材料溶解热的装置,包括炉体,连接线和记录仪,还包括参比单元和测试单元;
测试单元包括旋转盖,密封盖,连接杆,反应池,涡轮叶片,顶出小球;
反应池包括外管、平衡盖和内管。
连接杆的一端与旋转盖连接,另一端的底部连接有顶出小球;涡轮叶片连接在连接杆有顶出小球的一端;
涡轮叶片与顶出小球的材料为塑料;涡轮叶片与顶出小球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外管为中空圆柱体;
平衡盖的材料为低密度非金属材料;平衡盖的材料为塑料;平衡盖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内管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圆柱体按照直径由大到小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第四级为开口端;平衡盖的直径与第三级的直径相同;外管的直径与第一级的直径相同;平衡盖盖在内管第四级上,以便将隔离膜固定;然后将盖有平衡盖的内管整体装入外管中;
密封盖用于将测试单元与炉体密封;
记录仪通过连接线与炉体连接。炉体内部设有传感器,在测试过程中传感器将测试单元和参比单元的热量变化通过连接线传给记录仪,记录仪将之转化为热流信号。
所述参比单元构造和测试单元构造相同,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不需加入含能材料之外,所加得溶剂以及进行的操作都与测试单元相同。
一种准确测量含能材料溶解热的测试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等量的溶剂分别注入测试单元和参比单元的内管之中。
步骤二、将隔离膜置于内管口处,内管口被隔离膜完全覆盖;
步骤三、平衡盖盖在内管口,压在隔离膜上;然后将含能材料放置在隔离膜上;
所述平衡盖的质量大于含能材料的质量;
步骤四、将组装好的测试单元和参比单元同时放入炉体,待热流平衡后,同时把测试单元和参比单元连接杆向下压,两单元的隔离膜受到外力作用后会自然掉入内管的溶剂中。
步骤五、记录仪记录热流随时间的变化,待溶解结束后即可得出含能材料的溶解热数据。
所述隔离膜为聚四氟乙烯材料,隔离膜直径与内管第四级外径相同。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含能材料放于隔离膜上,利用平衡盖起到了平衡隔离膜和含能材料的作用,隔离膜受到轻微的外力就会掉入内管,使得含能材料与溶剂充分接触,避免了传统测试中由于刺破使得隔离膜收缩造成的测试不准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2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镁合金铸件机械性能的模具
- 下一篇:通信装置和用于控制所述通信装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