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器连杆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4100.8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9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魏忠;倪西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刘海 |
地址: | 2141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连杆 冲压 工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器连杆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减震器连杆冲压工艺,首先是将工件一端的拉伸桶拉伸到位,直径a为∅38.25,后期需要电泳漆,拉伸桶高度b为24.6(如图3、图4所示)。在拉伸桶尺寸到位后,对工件外翻边进行翻边和整形,在这个翻边这整形的过程中,材料产生一定的移动,导致中间的拉伸桶尺寸变形,桶的高度和桶的圆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形。在减震器连杆的尺寸要求中,拉伸桶的尺寸要求非常高,桶的变形直接影响了工件的功能性,减震器连杆的后期冲孔定位都以此拉伸桶定位,导致孔距产生较大的偏差,产品很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器连杆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满足拉伸桶的尺寸要求,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器连杆冲压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工件原材料拉伸出得到拉伸桶,该拉伸桶保证一定的锥度;
(2)翻边:在翻边时采用锥型冲头对拉伸桶进行定位;
(3)翻边完成后,对拉伸桶进行冲底,冲底和翻边上的冲孔在模具上同时进行。
所述步骤(1)中拉伸桶的锥度为15°。
所述减震器连杆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其特征是:所述下模板安装在下定位板上,在下模板上表面设置下垫板,下垫板上表面安装下固定板;在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设置上垫板,上垫板下表面安装上固定板;在所述下固定板上表面设置下整孔凹模、下凹模和挤孔凸模,在上固定板下表面设置整孔凸模、冲头和上挤孔凹模;所述下整孔凹模与整孔凸模相互配合,下凹模和冲头相互配合,上挤孔凹模和挤孔凸模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挤孔凸模固定在下挤孔凸模固定座中,下挤孔凸模固定座设置在下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固定板上表面设置下卸料板,下卸料板上表面设置第一下卸料板拼板和第二下卸料板拼板,在上固定板下表面设置上卸料板;在所述下卸料板的底部设置第一氮气弹簧,在上固定板上对应于下卸料板的位置设置第二氮气弹簧。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模板上表面设置拨料支撑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挤孔凹模的底部设置顶杆,顶杆底部设置第三氮气弹簧。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固定板下表面设置上模、镶块和定位块,在下卸料板上表面设置下定位块。
本发明所述减震器连杆冲压工艺,能够保证各个孔之间的位置度,不存在以一个孔定位产生偏差而位置度不好,而且拉伸桶整形改到翻边后面进行整形,也保证了拉伸桶的尺寸的稳定,后续工序切边和冲拉伸筒底对拉伸桶不再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减震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现有工艺中拉伸桶拉伸到位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1为拉伸得到提伸桶的示意图。
图5-2为图5-1的俯视图。
图6所述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减震器连杆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如图5-1所示,将工件原材料拉伸出得到拉伸桶,该拉伸桶保证一定的锥度,锥度α/2一般为15°;
(2)翻边:在翻边时采用锥型冲头对拉伸桶进行定位,以保持拉伸桶形状不发生较大的变形,由于拉伸桶具有一定的锥度,也使工件更容易卸料;
(3)翻边完成后,对拉伸桶进行冲底,冲底和翻边上的冲孔∅12.25和∅14.5(图2中孔A和孔B)在如图6所示的模具上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容易保证各个孔之间的位置度,不存在以一个孔定位产生偏差而位置度不好,而且拉伸桶整形改到翻边后面进行整形,也保证了拉伸桶的尺寸的稳定,后续工序切边和冲拉伸筒底对拉伸桶不再产生影响。
如图6所示,所述模具包括下凹模1、下整孔凹模2、下定位板3、下模板4、第一氮气弹簧5、下固定板6、拨料支撑板7、下卸料板8、第一下卸料板拼板9、上模10、第二氮气弹簧11、上卸料板12、上固定板13、上垫板14、上模板15、整孔凸模16、冲头17、镶块18、下定位块19、第二下卸料拼板20、第三氮气弹簧21、顶杆22、上挤孔凹模23、定位块24、下挤孔凸模固定座25、挤孔凸模26和下垫板27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41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铁塔开合角组合模具
- 下一篇:一种不等高冲头的级进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