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无人值守的扫二维码自助泊车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15941.0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6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荣辉桂;杨昌;常炳国;罗杰;火生旭;肖梦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B15/04 | 分类号: | G07B15/04;G06Q20/32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周志中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无人 值守 二维码 自助 泊车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面向无人值守的扫二维码自助泊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车位智能管理端、泊车管理系统及扫二维码门禁;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用于接收个人移动通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预定请求,处理预定请求和核实实际泊车记录信息与订单信息,生成包含用户个人泊车订单信息的个人泊车二维码并发送到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各车库车位数据排序列表并查找空车位,将各车库的车位信息排序显示到个人移动通讯设备;车位智能管理端用于将各类泊车管理系统中的车位信息推送到大数据中心,并负责将各车库的车位信息更新到大数据中心;泊车管理系统用于处理停车场的车位信息,实现泊车位数据和智能管理设备的数据之间交互,接收扫描信息,验证客户的预订及支付信息;门禁系统则是通过扫描个人泊车二维码,实现对停车场门禁的起、落控制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无人值守的扫二维码自助泊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用以实现用户与停车场费用数据之间的交互。
3.一种面向无人值守的扫二维码自助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接收个人移动通讯设备提出的泊车预定请求与当前位置信息;
(2)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根据用户位置推送给用户可用的泊车位;
(3)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接收个人移动通讯设备确认的订单信息,生成个人泊车二维码,并发送到个人移动通信设备和泊车管理系统上;
(4)当用户将个人移动通讯设备中个人泊车二维码靠近门禁扫码区域,扫二维码,发出第一次门禁开启请求时,门禁系统记录用户到达信息;
(5)当泊车结束后,用户将用个人移动通讯设备中的泊车二维码靠近门禁扫码区域,扫二维码,发出第二次门禁开启请求时,门禁系统开启,待用户离开停车场后,门禁系统记录用户离开信息,大数据中心更新车位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无人值守的扫二维码自助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步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个人移动通讯设备的智能泊车运用程序开启,通过GPS自动获取更新位置信息,并上传位置信息到大数据中心;
步骤1.2)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向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提出泊车预定请求,请求依据是否有目的而分两种情况:有目的地的,在地图上选取目的地,需要推送目的地的车位信息;没有预约目的地的,需要根据当前位置推送周边的车位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无人值守的扫二维码自助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1)步与第1.2)步之间包括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向大数据中心发送当前位置信息,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1)通过GPS软件实时获取位置信息;
步骤12.2)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实时向大数据平台中心上报车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无人值守的扫二维码自助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泊车管理系统管理停车场泊车位信息;
步骤2.2)智能管理设备管理各泊车系统上传的车位信息及分布情况;
步骤2.3)智能管理设备向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上传泊车位信息及分布;
步骤2.4)大数据中心处理不同的用户请求,并发送不同的泊车位信息:对与未选定泊车目的地的用户,泊车位信息为根据用户当前GPS位置信息以该用户的车子当前的位置为中心,求出以一定距离d为半径,在此范围内找到相应的停车场,将停车场信息推送到用户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对于已经选定了泊车目的地的用户,系统将根据用户目的地推送附近的泊车位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无人值守的扫二维码自助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3)步中生成个人泊车二维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将生成的已支付泊车订单信息发送给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
步骤3.2)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接受处理订单信息,更新数据中心车位信息,储存订单,并将订单发送至泊车管理系统上;
步骤3.3)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将订单号,车位信息,泊车起始时间,泊车时长,支付费用,支付时间通过QR码编码,生成二维空间的条码,即二维码;
步骤3.4)智能泊车大数据中心将生成的个人泊车二维码发送至个人移动通讯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59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光伏结算监控显示终端
- 下一篇:基于旋转双曲面的虚拟人肢体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