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ω型火焰筒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6565.7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4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蒋雪辉;何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R3/42 | 分类号: | F23R3/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10007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涡轮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ω型火焰筒。
背景技术
在微型涡轮发动机的环形折流燃烧室中,工作原理是空气和雾化的燃油进入火焰筒,燃油在火焰筒内和空气燃烧,放出热量。现有的环形折流燃烧室由机匣、火焰筒、套筒、甩油盘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火焰筒由外环103和内环105组成;机匣101和外环103组成外环腔,外环腔中的空气通过外环上的孔进入火焰筒;套筒106和内环105组成内环腔,空气经过内环上的孔进入火焰筒;甩油盘102将燃油从离散的油孔甩出,进入火焰筒内区域104雾化、并和空气燃烧,放出热量。
现有的环形折流燃烧室火焰筒不能满足微型涡轮发动机的需求。微型涡轮发动机有结构紧凑、低成本、零件少的特点。由于受整机结构尺寸限制,现有的火焰筒不能在很小的空间保证燃油的雾化、蒸发以及充分的燃烧,导致燃烧室效率低。现有的环形折流燃烧室使用甩油盘上离散的油孔向火焰筒内甩油,在火焰筒内形成温度高点,影响了火焰筒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为微型涡轮发动机环形折流燃烧室设计一种ω型火焰筒,保证在很小的空间保证燃油雾化质量;保证燃油在火焰筒内能快速蒸发并充分燃烧性,保证燃烧效率;保证火焰筒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ω型火焰筒,其包括:外环3、外环气孔4、内环9、内环气孔10、套筒7、燃烧室机匣1、环形缝隙2;
其中,燃烧室机匣1和外环3形成外环气腔,套筒7和内环9形成内环气腔;外环3和内环9组成火焰筒;外环3上分布有外环气孔4,内环9上分布有内环气孔10;外环气腔和内环气腔中的空气通过外环气孔4和内环气孔10进入火焰筒,燃油通过环形缝隙2进入火焰筒;燃油和空气在火焰筒内燃烧;外环3朝向燃烧室前端面方向形成有a弧面结构;内环9弧面由b弧面、c弧面组成,且b弧面和c弧面之间形成有内环突起6;所述a弧面、b弧面、c弧面形成ω型结构;
其中,外环3的a弧面和内环9的b弧面、c弧面形成ω型结构;a弧面的弧度在0.4π-0.5π之间,半径在60mm-70mm之间,a弧面左侧点和燃烧室机匣1的距离在100mm-110mm之间,a弧面右侧点和燃烧室机匣1的距离在10mm-15mm之间;b弧面的弧度在0.3π-0.4π之间,半径在50mm-60mm之间,b弧面左侧点和a弧面左侧点高度相同,水平距离在50mm-60mm之间,b弧面右侧点和燃烧室机匣1的距离在40mm-50mm之间;c弧面的弧度在0.9π-π之间,半径在50mm-60mm之间,c弧面左侧点和b弧面右侧点高度相同,水平距离在10mm-15mm之间,c弧面右侧点和燃烧室机匣1的距离在30mm-40mm之间;
该ω型结构用来延长燃油火焰筒内的停留时间,保证燃油有足够的时间蒸发和燃烧;ω型结构中,由于内环突起6的存在,将火焰筒分成由a弧面与b弧面构成的主燃区5和由c弧面构成的补燃区8,燃油首先在主燃区5内燃烧,然后流入补燃区8进行补燃,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内环b弧面和c弧面形成高度在20mm-30mm间的内环突起6,内环突起6有利于加强空气和燃油的掺混,有利于火焰筒内温度均匀。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构简单、紧凑,燃油雾化效果好,燃烧效率高,释热强度达到6500kJ/h·m3·Pa以上,火焰筒内温度均匀。整机试验表明,采用此发明的涡轮发动机有很好的点火、加速特性,可以在很宽的工况下可靠、快速点火并加速到最高设计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ω型火焰筒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ω型火焰筒,其包括:外环3、外环气孔4、内环9、内环气孔10、套筒7、燃烧室机匣1、环形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65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