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抗高过载碰合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6863.6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2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天吉;史文卿;余道建;辛春亮;史利平;张雷雷;相干;童轶男;李国杰;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王卫军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过载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抗高过载碰合开关,属于地地弹道导弹弹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某战斗部的引信的计时起点由触发装置提供,触发装置安装在战斗部前端,通过敏感撞靶时的过载来输出触发信号,其触发阈值不大于2000g。该触发装置及战斗部的功能需要在地面试验中考核,主要试验手段为火箭橇试验。
在火箭橇试验中,对触发装置的要求是在发射过程和轨道上不触发,碰靶时可靠触发。但是,火箭橇轨道环境复杂,存在着6000g以上的大过载,因此,如果对触发装置不加保险直接使用,则存在着轨道上炸的早炸风险,影响试验成败。同时,由于触发装置还处于研制阶段,也存在着成熟性和可靠性问题,如若试验时不能及时输出闭合信号,则会导致引信瞎火,亦影响试验成败。因此,需要一种能覆盖火箭橇试验环境的小型抗高过载碰合开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抗高过载碰合开关,以使得碰合开关的闭合满足实际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小型抗高过载碰合开关,包括基座、保护罩、外极、内极、外极绝缘座、内极绝缘座和封装结构;其中基座内部开有孔径不同的台阶式空腔,保护罩、外极、内极为顶部圆弧型中空锥面壳体,壳体底部边缘外翻,保护罩安装于基座的台阶式空腔中,其外翻边缘紧贴台阶式空腔台阶部的底壁,保护罩的锥面壳体侧壁紧贴台阶式空腔台阶部的侧壁;外极安装于台阶式空腔中,其外翻边缘紧贴保护罩的外翻边缘;外极绝缘座为凸台空心结构,其置于基座的台阶式空腔中,外极绝缘座的外部侧面紧贴外极,内极紧贴外极绝缘座的底面及内部侧面安装于基座的台阶式空腔中,内极绝缘座为凸台实心结构,紧贴内极置于基座的台阶式空腔中,开有通孔的封装结构紧贴内极绝缘座底面安装于基座的台阶式空腔中,并与基座固连;外极和内极焊接导线,导线从封装结构的通孔中引出。
外极和内极间的轴向间隙大于横向间隙。
外极和内极间的轴向间隙为2-3mm。
内极的厚度大于外极的厚度。
内极的厚度为0.5-0.8mm。
外极和内极外翻边缘的厚度大于外极和内极的壁厚。
所述基座为单独的结构或与试验件一体结构。
所述开关结构整体用胶灌封。
所述的开关结构为一个或相同的多个组合结构。
外极、内极在碰撞后接触导通,发出闭合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试验件中的设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内、外极单独设置,与基座绝缘,抗干扰性强,防止在高速运动环境下,静电或电离产生的误触发以及碰撞后的不触发;
(2)本发明保护罩、外极和内极中空锥面壳体设计,底部边缘外翻及整体用胶灌封,使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增大了结构强度、减轻了结构质量,适应火箭橇试验或火炮发射等大过载环境;
(3)本发明外极和内极间的轴向间隙为2-3mm,内极的厚度为0.5-0.8mm,外翻边缘的根部厚度大于外极和内极的壁厚,使得在空间有限的使用条件下,实现了试验运动过程及撞靶过程的高可靠性,防止试验运动过程的误触发及撞靶之后的不触发;
(4)本发明采用一个开关结构可以满足试验要求,用多个开关组合进行冗余,一方面可以确保至少有一个开关结构满足试验要求,使试验可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将每个开关结构的闭合信号传递给试验件内不同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三个相同开关结构组合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开关结构应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过载测试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某战斗部以打击敌方舰船为作战目标,其引信的计时起点由碰合开关提供。碰合开关安装在战斗部前端,决定了其结构需要小型化;通过敏感撞靶时的过载来输出闭合信号,该闭合开关信号可供引信使用,作为引信计时启动信号。该碰合开关及战斗部的功能需要在地面试验中考核,主要试验手段为火箭橇试验。
在实施火箭橇试验时,碰合开关的使用条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也就是火箭橇轨道终点需要模拟克服不小于2.4万g的大过载,以避免碰合开关提前闭合导致引信早炸或发生碰撞后不闭合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6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内盖的密封盖
- 下一篇:一种无胶塞密封输液器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