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水杨腈的滚动式间歇加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0970.6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4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定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12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杨 滚动式 间歇 加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水杨腈的滚动式间歇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对于化学物料添加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工艺,而化学物料添加的控制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对于化学原料单位时间量的控制又是格外重要的。
现有技术当中,有一种生产方式是将化学反应物料通过导槽流入的方式加料,化学原料不断地通过导槽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该方式有一个缺点是化学反应物料会过多地进入到反应容器当中,造成反应不充分或者反应过度等情况。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化学反应物料会出现淤积在导槽内的情况,需要人员不定时查看,很耗费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加水杨腈的滚动式间歇加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基础技术方案:用于加水杨腈的滚动式间歇加料装置,包括加料容器、支承座、支承滚轮和转轴;加料容器为球状壳体,加料容器上设置有漏料孔和加料入口,转轴固定连接于加料容器表面且其中轴线穿过球状加料容器的球心;支承座设置于加料容器下方,支承滚轮设置于支承座上端,支承滚轮与加料容器相抵。
本技术方案中,将物料装进加料容器,然后在加料容器的某个部位开设漏料孔而加入了物料的加料容器转动,进而会使漏料孔转动到加料容器下方时物料从上述漏料孔漏出。由此可见,转动使漏料孔间歇地在物料下方,进而实现物料间歇式漏出。
由上述实现的效果可知,球状壳体的加料容器一方面可以实现其内部装入物料,另一方面球状外形是其稳定转动所必要的。漏料孔用于使加料容器内的物料漏出,加料入口用于使物料进入到加料容器内。转轴固定连接于加料容器表面,当转轴转动时就可以实现带动加料容器一起转动,且为了实现加料容器的稳定转动,转轴的轴线必须穿过加料容器作为球形的球心。支承座设置于加料容器下方起支承加料容器的作用,支承座两端设置支承滚轮且支承滚轮直接于加料容器相抵,使得加料容器在转动时摩擦力减小,转动更加顺畅。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间歇式加料,并通过间歇式加料控制了该生产反应的,使得反应更加稳定,不必担心过多地加入反应物料或者反应物料不够的情况。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漏料孔数量为一个且位于加料容器底端。本改进中底端为所述加料容器上离所述转轴距离最远的位置,因为根据物理原理,在这个位置的离心力最大,因而将漏料孔设置于离中轴线最远处具有更加良好的漏料效果,使得无法漏出、聚集在所述加料容器中的物料更少。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料入口位于所述转轴中轴线与加料容器的交点处。因为所述加料容器呈球状且转动,所以本改进中将加料入口的位置具有使得加料容器具有最大装料深度的有益效果。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变速齿轮箱,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齿轮且转轴与齿轮同轴;变速齿轮箱输出轴上设置有不同档位的变速齿轮,变速齿轮与上述固定连接于转轴的齿轮啮合。在所述转轴固定连接齿轮使得转轴可以和具有不同直径的变速齿轮配合使用,进而使转轴具有不同的转速以具有满足各种不同实际需要的有益效果。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滑门,所述加料入口两侧设置有滑槽,滑门于滑槽内滑动且封闭加料入口。本改进中为加料入口设置有滑动门,用于在实际应用中打开或者关闭加料入口,可以防止加入的物料在所述加料容器转动时从加料入口漏出,且滑门具有方便操作,与加料容器贴合更加紧密的有益效果。
优选方案五:作为基础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加料导槽,加料导槽设置于加料入口与加料容器内部相通。本改进中加料导槽用于将物料导入加料容器中,在实际使用当中,具有加料容器边向外漏料边向加料容器内加入物料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加水杨腈的滚动式间歇加料装置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右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加料容器10、支承座30、支承滚轮31、转轴60、电机40、变速齿轮箱50、滑门21和滑槽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0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乙烯基吡咯烷酮合成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负压反应容器的投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