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纺织型浸润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1354.2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1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敏;王世宏;赵建盈;梁航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5/40 | 分类号: | C03C25/4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3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增强 纺织 浸润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纺织型浸润剂,属玻璃纤维表面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续玻璃纤维在拉丝过程中,需要在单丝表面涂覆一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既能润滑纤维,又能将数百根乃至上千根单丝集成一束,有些有机涂覆物还能改变玻璃纤维的表面状态,促使它更好的与其他有机聚合物结合,这些有机涂覆物称为连续玻璃纤维浸润剂。现用的增强型浸润剂仅能满足单品种无碱玻璃纤维的拉丝、纺纱要求,在用于高速运转的喷气织机织造时会因为纬纱强力低、耐磨性差而出现断纬现象,影响制造效率;而且无碱玻璃纤维布在深加工时会因布面与有机聚合物的结合性不好,而出现分层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在专利号为201210480547.7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石英玻璃纤维增强纺织型浸润剂,此种浸润剂主要用于石英玻璃纤维的生产,为提高石英玻璃纤维的强度和纤维在纺织过程中毛纱的减少量,并未提及生产织造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以及成品深加工后的性能是否有所提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增强型浸润剂不适于无碱玻璃纤维布,影响产品质量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纺织型浸润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纺织型浸润剂由0.02~0.06%的PH调节剂、0.1~0.8%的硅烷偶联剂、0.5~2%的水性环氧树脂、5~10%的环氧乳液、0.5~2.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2.0%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0.5~2.0%的增塑剂和81.1~94.1%的去离子水组成;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所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各种季胺盐、咪唑啉和酰胺盐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各种脂肪胺和化学改性矿物油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硅烷偶联剂选用A1100、A187、A174偶联剂中的一种。
所述的增塑剂为聚酯树脂增塑剂。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水性环氧树脂;
所述的环氧乳液为水性环氧乳液。
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所述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纺织型浸润剂的具体过程是:
步骤1、水解硅烷偶联剂。
将浸润剂总重量50%的去离子水加入配制罐中,以150r/min的搅拌速率状态下加入PH调节剂使水的PH值为3~4;加入称量好的硅烷偶联剂,以100~300r/min的速率搅拌20~30min。以100~300r/min的速率保持配制罐中的硅烷偶联剂水解液处于搅拌状态。
步骤2、分别稀释水性环氧树脂、环氧乳液、表面活性剂。
按浸润剂配方比例,分别称取水性环氧树脂、环氧乳液、脂肪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咪唑啉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酯树脂增塑剂。将称量好的原料逐个分别用30℃±5℃的温水稀释;稀释各原料时,各原料与水的比例均为1:3。得到各原料的稀释溶液。
步骤3、原料混合。
将稀释好的水性环氧树脂、环氧乳液、脂肪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咪唑啉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饱和聚醚树脂增塑剂以及余量的去离子水分别加入搅拌中的配制罐中,并以100~300r/min的速率搅拌30min,得到乳白色液体状的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纺织型浸润剂。
本发明能够适应多种单纤维直径的玻璃纤维的拉制以及能使无碱玻璃纤维适应高速运转的喷气织机织造,织造出的无碱玻璃纤维布的断裂强度可提高269N/25×100mm,而且玻璃纤维布与有机聚合物的结合时浸透时间短、性能优良。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高速喷气织机织造无碱玻璃纤维布的浸润剂的配方设计和配制工艺。浸润剂由七种化工原料组成,包括PH调节剂、偶联剂、润滑剂、粘结成膜剂、增塑剂等,其中配方重量百分比范围及配制工艺如下:
所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为了防止拉制的原丝在卷绕、退解时摩擦起毛,主要为各种季胺盐、咪唑啉,酰胺盐中的任意一种;其中以咪唑啉为最好。
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为了防止拉制的原丝在卷绕、退解时摩擦起毛,主要为各种脂肪胺、化学改性矿物油中的任意一种;其中以脂肪胺为最好。
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主要是在玻纤与粘结剂之间进行桥架,以利于粘结剂与玻纤很好的结合,选用A1100、A187、A174偶联剂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1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废料回收再生工艺
- 下一篇:一种金色低辐射镀膜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