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1877.7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7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韩勇;朱虹;党压鹏;房伟;凌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吴圳添;吴敏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传感器 装饰 组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指纹成像识别技术,是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到人体的指纹图像,然后与系统里的已有指纹成像信息进行比对,来判断正确与否,进而实现身份识别的技术。由于其使用的方便性,以及人体指纹的唯一性,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公安局和海关等安检领域、楼宇的门禁系统领域、以及个人电脑和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指纹成像识别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光学成像、电容成像、超声成像等多种技术。相对来说,光学指纹成像识别技术的成像效果相对较好,设备成本相对较低。
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中,指纹传感器通常被设计在电子产品外盖板下方。通常,相应的电子产品外盖板设置有装饰孔,而指纹传感器顶层的保护盖板装配装饰孔中(通常为保护盖板至少部分伸入到装饰孔中,使保护盖板上表面与外盖板上表面基本平齐),从而使指纹传感器装配到电子产品中。为了使保护盖板的位置固定,并且防止保护盖板与装饰孔之间存在间隙,通常在保护盖板与装饰孔之间还设置有装饰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以使得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具有触控功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包括:
外盖板,所述外盖板具有装饰孔;
指纹传感器,具有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装配在所述装饰孔中;
绝缘装饰环,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装饰孔之间,以将所述保护盖板固定在所述装饰孔中;
以及,位于所述绝缘装饰环下方的至少一个电容式触控电极。
可选的,所述电容式触控电极的材料为金属或者导电金属氧化物,所述绝缘装饰环的材料为非金属绝缘材料。
可选的,所述绝缘装饰环的材料为塑料、陶瓷、玻璃、蓝宝石或者橡胶。
可选的,所述指纹传感器为光学指纹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绝缘装饰环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至少其中一个表面具有颜色涂层。
可选的,还包括触控芯片,所述电容式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触控芯片。
可选的,所述绝缘装饰环的形状为圆形环、椭圆形环或者矩形环。
可选的,所述电容式触控电极的个数为两个以上,并且所述电容式触控电极均匀分布在所述绝缘装饰环下方。
本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的使用方法,所述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为如上所述的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电容式触控电极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指纹图像采集工作。
可选的,所述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中所述电容式触控电极的个数为两个以上,并且所述电容式触控电极均匀分布在所述绝缘装饰环下方;
当至少一个所述电容式触控电极产生触控信号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进行指纹图像采集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具有绝缘装饰环和位于绝缘装饰环下方的两个电容式触控电极,因此,后续采用手指等电性作用的物体触摸绝缘装饰时,电容式触控电极能够产生相应的触控信号,从而使得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能够实现触控功能。
进一步,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具有两个电容式触控电极,两个电容式触控电极的工作能耗小于指纹传感器的工作能耗。因此,所述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可以利用两个电容式触控电极来控制指纹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例如当两个电容式触控电极均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才指令指纹传感器进入图像采集状态,从而使得指纹传感器不必时刻保持图像采集状态,达到节省功耗和提高指纹传感器使用寿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
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虚线框包围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中沿AA’点划线剖切后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去掉外盖板和绝缘装饰环之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中沿BB’点划线剖切后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指纹传感器装饰环组件去掉外盖板和绝缘装饰环之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1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机曲轴用多通道油孔检测夹具
- 下一篇:一种碟形弹簧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