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1886.6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6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泉;曹友洪;李显华;赖英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鑫泽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脱硫 除尘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提高,尤其是2014年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将颗粒物排放标准提高到30mg/m3,重点地区要求20mg/m3。目前锅炉烟气处理大多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脱硫前的烟气虽然经过除尘处理,但由于脱硫后的烟气含细微浆液,引起二次夹带,导致出口颗粒物达不到国家标准。传统的机械式除雾器无法满足要求而造成烟气排放超标影响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目前湿法脱硫后湿烟气颗粒物排放量较高。
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个除尘除雾单元,所述每个除尘单元内设有两级除尘除雾结构,所述除尘除雾结构包括立式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旋流装置及位于旋流装置上方设置的环形补水环,所述补水环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每节除尘单元底部的旋流装置周侧设有排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补水环与旋流装置之间设有环形引流罩,所述环形引流罩呈上小下大的锥状。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装置包括中心圆盘,圆盘底部设置有导流锥,圆盘和筒体之间布置有沿圆周均布的导流页片,所述导流页片斜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料管上方设有环状的冲洗管。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下部具有内缩环形挡板,内缩环形挡板外壁与上节除尘单元底部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收集槽,所述排料管与收集槽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料管向外侧弯曲,所述补水环位于内缩环形挡板内且补水环上方设有阻液环。
进一步的,除尘单元顶部和底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设有与除尘单元各个筒体上下端外形相符的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缩口部,所述环形引流罩位于缩口部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补水主管,所述补水主管与多个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结构内补水环相联通,所述壳体下方联通脱硫后含粉尘和雾滴的湿烟气。
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方法,利用入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1)经过湿法脱硫后的湿烟气温度约50℃,颗粒物含量约50~150mg/Nm3;
(2)开启补水喷淋,筒体内壁形成液膜层;
(3)含粉尘和雾滴的烟气以流速5~8m/s通过除尘除雾机构内的旋流装置后与筒体内壁液膜接触,液膜捕捉的粉尘和雾滴沿筒体内壁流至收集槽;
(4)通过除尘除雾装置的烟气颗粒物含量减少到10~30mg/Nm3,压力损失≤350Pa;
(5)开启冲洗管对收集槽粘附物进行定时冲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置于脱硫塔顶部能够将烟气中大量液滴、粉尘颗粒高速运动相互撞击、凝聚扩大,通过旋流装置离心分离,液滴和粉尘被抛向内壁,利用补水环在内壁的形成水膜对液滴和粉尘实现捕捉,液滴、粉尘通过重力作用沿内壁流到收集槽后收集并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单元引流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单元收集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单元旋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包括一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设有若干个除尘除雾单元,所述每个除尘单元内设有两级除尘除雾结构,除尘除雾结构包括立式筒体10,筒体10内设有旋流装置及位于旋流装置20上方设置的环形补水环50,所述旋流装置20周侧设有排料管30。
所述筒体10下部具有内缩环形挡板110,内缩环形挡板外壁与上节除尘单元底部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收集槽40,所述排料管30与收集槽40联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鑫泽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鑫泽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1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消除室内甲醛的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采气用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