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型草铵膦铵盐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2040.4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8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闫立单;顾松山;余强;蔡军义;钱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30 | 分类号: | C07F9/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草铵膦 铵盐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型草铵膦铵盐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草铵膦作为膦酸类除草剂,是一种部分内吸、非传导型触杀性除草剂,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导致谷氨酰胺合成受阻,氮代谢紊乱,氨离子累积,从而破坏植物细胞膜,阻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随着草甘膦抗性渐增、难除杂草增多、百草枯禁用日期临近等问题的凸显,草铵膦作为比较理想的大吨位除草替代品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然而目前市场上除了日本明治果业登记的90%的L-型草铵膦以外,其余公司销售的全部是消旋的DL-构型的混合物,除草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尽快生产高活性的L-型草铵膦就成了当务之急。
目前文献报道的L-型草铵膦的合成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1、DL-型草铵膦直接用喹啉拆分(US5767309),
2、不对称合成(US5422088)
3、丁酮酸路线(CN103539815A,EP2133356,US4399287)
4、酶拆分法(CN 201410797907.5)
以上1、2、4种方法实际收率都远远达不到报道的收率,原料浪费大,收率低,污染严重,且实际原材料成本比目前市场上L-型草铵膦的售价还要高出不少,没有经济意义。
方法3是传统的经典方法,而且可能在明治果业公司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但是总收率只有30%左右,关键是中间一步α-丁酮酸在酸水水解过程中极易脱羧,而且容易生成二聚体,所以收率也很低,虽然路线简单,但是不够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型草铵膦铵盐的合成方法,该路线避免了以上工艺的缺陷,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可以极大降低L-型草铵膦的成本。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型草铵膦铵盐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4-(乙氧基-(甲基)氧膦基)-2-乙酰氧基丁氰和盐酸在80~100℃加热回流反应4~10小时,然后经后处理得到4-(羟基-(甲基)氧膦基)-2-羟基丁酸,其中,所述的4-(乙氧基-(甲基)氧膦基)-2-乙酰氧基丁氰的结构式为所述的4-(羟基-(甲基)氧膦基)-2-羟基丁酸的结构式为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4-(羟基-(甲基)氧膦基)-2-羟基丁酸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得到4-(羟基钠-(甲基)氧膦基)-2-羟基丁酸钠,其中,所述的4-(羟基钠-(甲基)氧膦基)-2-羟基丁酸钠的结构式为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4-(羟基钠-(甲基)氧膦基)-2-羟基丁酸钠和次氯酸钠水溶液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在30~70℃下进行氧化反应3~5小时,得到4-(羟基钠-(甲基)氧膦基)-2-羰基丁酸钠,其中,所述的4-(羟基钠-(甲基)氧膦基)-2-羰基丁酸钠的结构式为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4-(羟基钠-(甲基)氧膦基)-2-羰基丁酸钠和氯化氢气体反应得到4-(羟基-(甲基)氧膦基)-2-羰基丁酸,其中,所述的4-(羟基-(甲基)氧膦基)-2-羰基丁酸的结构式为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4-(羟基-(甲基)氧膦基)-2-羰基丁酸和液氨在甲醇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然后加入L-型手性催化剂,并通入氢气进行反应得到所述的L-型草铵膦铵盐,其中,所述的L-型草铵膦铵盐的结构式为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15%,所述的盐酸中的氯化氢与所述的4-(乙氧基-(甲基)氧膦基)-2-乙酰氧基丁氰的投料摩尔比为3~4:1。
优选地,步骤(1)的具体反应方法为:将所述的4-(乙氧基-(甲基)氧膦基)-2-乙酰氧基丁氰加入到所述的盐酸中,加热回流状态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盐酸,然后在15~30℃下,向残余物中加入甲醇,搅拌、过滤除去氯化铵,然后在15~30℃下蒸馏回收所述的甲醇,得到所述的4-(羟基-(甲基)氧膦基)-2-羟基丁酸。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催化剂为过渡金属的氧化物或氯化物,所述的催化剂的投料质量为所述的4-(乙氧基-(甲基)氧膦基)-2-乙酰氧基丁氰的投料质量的0.5~1%。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催化剂为选自氧化钌、氧化铷或氧化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2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