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2114.4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岳祥;秦来顺;陈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12 | 分类号: | G01N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氢化物 粉末 着火 温度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氢化物粉末安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金属氢化物粉末来储存氢气(氢固态储存)在工业和国防等方面有许多用途,如给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安全可靠的氢气或核工业和武器系统中供氢。众所周知,以LaNi5H6.7为代表的金属氢化物粉末经过氢化粉碎后。其粒径一般在15微米左右。在正常情况下,金属氢化物粉末使用时会被置于一个密闭容器中,即人们常见的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器。但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如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器漏气或破损,金属氢化物粉末就会与空气接触而产生危险性,从而带来安全性问题。金属氢化物粉末与空气接触时可能产生的危险性主要是由于1)微米级的金属氢化物粉末反应活性极高,可以直接产生氧化反应而放热;2)固态储存在金属氢化物粉末中的氢气会以气态方式释放到空气中,而氢气本身是一种危险气体;3)富镍的金属氢化物粉末表面对氢气的氧化反应还会起到催化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加危险性。事实上,人们也已经观察到,充分活化后的金属氢化物粉末,在空气中会产生自燃现象,因此检测金属氢化物粉末的着火温度对于评判金属氢化物粉末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金属氢化物粉末的着火温度,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定义,检测方法及标准。参考煤的着火温度定义,检测方法及标准(GB/T18511-2001),金属氢化物粉末的着火温度也可定义为金属氢化物粉末在空气或者氧气氛围中加热时达到连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温度代表金属氢化物粉末点燃的难易程度。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GB/T18511-2001)是将一定量的煤与氧化剂混合物置于一个金属容器中,通过一个加热炉给金属容器加热,检测金属容器中煤与氧化剂混合物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煤的着火温度。由于金属氢化物粉末的氧化热焓比煤要小得多,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测量金属氢化物粉末的着火温度无法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简单,使用方便,快捷高效,成本低廉,检测准确,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的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
本发明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过程包括:
1)将饱和吸氢的金属氢化物粉末置于试样坩埚中;
2)温控仪控制加热炉程序升温,记录仪记录金属氢化物粉末升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3)根据金属氢化物粉末的温度变化确定金属氢化物粉末的着火温度;
本发明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饱和吸氢的金属氢化物粉末是指储氢合金达到理论吸氢量后的金属氢化物粉末;
所述的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调整充氢压力和温度来制备饱和吸氢的金属氢化物粉末。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测可靠,成本低廉,经济适用,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的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装置。
本发明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检测装置包括试样坩埚,空白坩埚,加热炉,测温热电偶,温控仪,差热电偶和记录仪。温控仪通过测温热电偶控制加热炉升温速率,记录仪记录试样的温度变化。
本发明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装置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通过差热方法检测金属氢化物粉末升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所述的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加热炉最高温度≤600℃。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由于采用了本发明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测量简单,使用方便,检测及时,数据准确,稳定可靠,经济适用,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金属氢化物粉末的着火温度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金属氢化物粉末着火温度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中,1-试样坩埚;2-空白坩埚;3-加热炉;4-测温热电偶;5-温控仪;差热电偶;7-记录仪。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2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