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布置式多点快速止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3269.X | 申请日: | 2015-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3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江 |
主分类号: | B66B29/00 | 分类号: | B66B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布置 多点 快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安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通过红外监测器来识别手扶电梯人员拥挤或踩踏事故发生的阵列布置式多点快速止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快速电梯和高速电梯。电梯有多重安全装置,但易出问题的地方也不少,有人因为电梯开关门异常而被夹到过,有人碰到过电梯按钮失灵,显示屏黑屏看不清楼层的情况,有人经历过直掉几层楼的险境。尽管可能没有造成人身伤害,但乘电梯不是找刺激,也不是演电影,实实在在的生活被频发的电梯事故搅得心里七上八下。2013年以来,湖北、西安、深圳等地电梯“要命”的新闻,不少人看了都说“坐电梯心里慌慌的”。2012年我国发生的电梯事故有36起,死亡28人。调查显示,21.74%的受访者称常遇到电梯故障。
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供,商场越来越多。在现有的商场中,载人手扶电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若是电梯维护不到位,手扶电梯可能会发生踩踏事故。通过检索现有专利技术发现,申请号为201510329002,名称为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方法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电梯轿厢偏移的方法,但是仍旧没有提出在事故发生后,如何减少人员伤亡的方法和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阵列布置式多点快速止动装置,可以通过位移定位装置监测手扶电梯是否发生踩踏事故,并提供相应的止损措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商场、电梯入口踏板、电梯扶手板、电梯出口板、电梯台阶、电源、急停控制器、电机、线束、定位移动体、第一定位固定体、第二定位固定体、第一红外成像仪、第二红外成像仪、第三红外成像仪、第一受力传感器、第二受力传感器、第三受力传感器、急停按钮,手扶电梯布置在商场内,电梯入口踏板、电梯出口板分别布置在手扶电梯的两端,电梯台阶布置在两个电梯扶手板之间,电源、急停控制器、电机均布置在手扶电梯的下方,电梯台阶由电机带动运行,定位移动体布置在每个电梯台阶的下方,定位移动体与电梯台阶固结在一起,第一定位固定体、第二定位固定体分别布置在电梯台阶的下方,定位移动体下端面带有不规则凹坑,第一红外成像仪、第二红外成像仪、第三红外成像仪均匀布置在手扶电梯的顶部,第一受力传感器、第二受力传感器、第三受力传感器分别布置在电梯入口踏板顶部、电梯出口板底部、电梯台阶顶部,急停按钮均匀布置在电梯扶手板、电梯出口板上,电源、电机、第一定位固定体、第二定位固定体、第一红外成像仪、第二红外成像仪、第三红外成像仪、第一受力传感器、第二受力传感器、第三受力传感器、急停按钮均通过线束与急停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定位移动体下端面凹坑为斜三角型,第一定位固定体、第二定位固定体通过监测定位移动体下方凹坑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电梯台阶的正反运行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当通过红外监测器来监测手扶电梯发生踩踏事故时,能及时控制电梯停止运转,减少人员伤亡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商场,2、电梯入口踏板,3、电梯扶手板,4、电梯出口板,5、电梯台阶,6、电源,7、急停控制器,8、电机,9、线束,10、定位移动体,11、第一定位固定体,12、第二定位固定体,13、第一红外成像仪,14、第二红外成像仪,15、第三红外成像仪,16、第一受力传感器,17、第二受力传感器,18、第三受力传感器,19、急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江,未经李海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3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块式水下快速锁定装置
- 下一篇:实现电梯关门控制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