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的沥青烟尘循环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5234.X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0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山;姜军;王志荣;韩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嘉鹏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14 | 分类号: | E01C23/14;E01C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路面 地热 再生 沥青 烟尘 循环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上使用的沥青烟尘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国内外各品牌厂家生产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工作原理都是利用再生机组自带的卧式拌缸等加热设备将原路面耙松后所得再生料与一定量的新沥青料进行加热拌合。现有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所采用的卧式拌缸等加热设备在对路面再生料和新沥青料进行加热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尘,目前所产生的废旧沥青烟尘均无组织排放,即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的沥青烟尘循环利用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的沥青烟尘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第一热风输送管道、第二热风输送管道和燃烧器,第一热风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沥青烟尘出口,第一热风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燃烧器,在第一热风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燃烧器通过第二热风输送管道连接路面加热板,在第二热风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风机。
优选的,所述第二热风输送管道上还设置有耐高温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路面加热板布置多个,且均在耐高温过滤器的下方间隔分布。
优选的,所述路面加热板的上方设置有热空气收集罩,热空气收集罩连接第三热风输送管道,第三热风输送管道连接燃烧器,在第三热风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风机。
优选的,所述沥青烟尘出口位于再生料与新沥青料的加热拌合装置上。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将加热产生的沥青烟尘及大量热量进行回收,废旧烟气回收到燃烧器重新利用,用于再生机加热板对路面加热保温,改变了传统再生机组废旧沥青烟尘无组织排放问题,节约能源,提升自主创新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沥青烟尘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沥青烟尘循环利用装置在再生机上使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用于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的沥青烟尘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第一热风输送管道1、第二热风输送管道2和燃烧器3。第一热风输送管道1的一端连接沥青烟尘出口,第一热风输送管道1的另一端连接燃烧器3。在第一热风输送管道1上设置有第一风机4,所述燃烧器3通过第二热风输送管道2连接路面加热板5,在第二热风输送管道2上设置有第二风机6和耐高温过滤器7。所述路面加热板5布置多个,且均在耐高温过滤器7的下方间隔分布。所述路面加热板5的上方设置有热空气收集罩8,热空气收集罩8连接第三热风输送管道9,第三热风输送管道9连接燃烧器3,在第三热风输送管道9上设置有第三风机10。
上述沥青烟尘出口位于再生料与新沥青料的加热拌合装置11上。所述再生料与新沥青料的加热拌合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三层加热拌缸12,加热拌缸12的一侧上部设置有进料口,加热拌缸12的另一侧下部设置有出料口,加热拌缸内设置有拌合绞龙,加热拌缸的外侧设置有加热板层,上层加热拌缸的出料口与下层相邻的加热拌缸的进料口连通。最上层加热拌缸的进料口连接新料添加装置13和再生料收集装置14。所述新料添加装置13用于为再生料与新沥青料的加热拌合装置11提供新沥青料,所述再生料收集装置2用于为再生料与新沥青料的加热拌合装置11提供路面再生料。再生料收集装置14包括收料铲斗和斜上料输送带,收料铲斗设置在斜上料输送带的底端,斜上料输送带的顶端连接再生料与新沥青料的加热拌合装置11。所述新料添加装置13包括新料进料斗和新料输送带,新料进料斗设置在新料输送带的一端,新料输送带的另一端连接斜上料输送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嘉鹏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嘉鹏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5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