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肩胸联合锁颈椎损伤固定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5565.3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8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强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孙笑飞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肩胸 联合 颈椎 损伤 固定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急救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肩胸联合锁颈椎损伤固定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急救现场,因高空坠落、车祸等原因造成的颈椎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据报道我国每年每百万人口中驾驶员颈椎损伤瘫痪率高达50%。及时、正确地进行现场抢救,可以使交通事故死亡和致残率降低10%以上,所以头肩胸联合锁颈椎损伤固定保护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目前,120院前急救处理这类病员存在着以下缺陷:1、病员受伤后首次被搬动离开受伤现场的人员往往是非急救人员,基本没有可依靠的搬运工具;2、急救人员到场后将通过头肩锁、头胸锁3人以上的共同操作来完成颈托的固定,要求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医务人员来操作,实际往往达不到;3、颈托固定对颈椎损伤轻的病员有保护作用,但对颈椎损伤严重的病员难以提升更高水准的保障;4、尽管脊椎板也开始普及使用,但将病员移至脊椎板仍需要求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医务人员来操作,实际往往也达不到;5、当下的120院前急救实际状况是有保护病员颈椎继发二次损伤的意识,但操作精细规范没有具体的标准,又缺乏强化训练,很难达到减少颈椎损伤后二次损伤伤残率的真正目的;6、目前能提供更为安全实效的固定转运设备欠缺,给病员的转运带来诸多不便,潜在的继发损伤依然存在,潜在的医疗纠纷隐患也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头肩胸联合锁颈椎损伤固定保护器,该装置可解除急救现场颈椎、颈髓等部位损伤后的继发损伤,确保高效控制颈椎损伤部位的相对运动,安全地搬运伤员,简捷、有效的应急处理颈椎损伤,减少颈椎损伤后二次损伤伤残率,同时也可有效的杜绝潜在的医疗纠纷隐患。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头肩胸联合锁颈椎损伤固定保护器,包括一副头胸背托架环、两个耳枕、一个胸件、一个头胸锁杆和两个头肩锁杆,所述头胸背托架环具有一体连接的头颅支撑部和胸背支撑部,两个耳枕对称设置在头颅支撑部的两侧,胸件通过固定带连接在胸背支撑部上,所述头胸锁杆一端与胸件连接,头胸锁杆另一端设置有下颌托,两个头肩锁杆分别穿设在两个耳枕上,头肩锁杆朝向胸背支撑部一端设置有肩托。
进一步优化,所述头胸背托架环中头颅支撑部和胸背支撑部的形状分别与人体头部和背部相适应,头胸背托架环的头颅支撑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头后背托杆,头颅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两个耳枕的侧翼。
进一步优化,所述头胸背托架环的胸背支撑部两侧设置有侧孔,胸件的两端对应设置有连接孔,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胸背支撑部的侧孔以及胸件的连接孔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胸件上还设有松紧卡套,所述头胸锁杆具有一个U形托杆,U形托杆一端穿过松紧卡套设置,U形托杆另一端与下颌托固定连接,且下颌托的两端分别设有绑带。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每个耳枕的内侧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为与人体头部相配合的弧形结构,且对应于耳朵的部位开设有耳孔。
进一步优化,所述每个侧翼的边缘均设有用于穿设固定带的通孔。
进一步优化,所述耳枕和侧翼之间通过魔术贴相互连接。
进一步优化,保护器还具有与人体面部相配合的保护面具,保护面具的两侧分别具有与侧翼上的通孔连接的固定带。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下颌托、肩托、保护面具和耳枕上与人体接触的端面均设有减压防磨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下述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头肩胸联合锁颈椎损伤固定保护器可解除急救现场因高空坠落、车祸等原因造成的颈椎、颈髓等部位损伤后的继发损伤,确保高效控制颈椎损伤部位的相对运动,安全地搬运伤员,简捷、有效的应急处理颈椎损伤,减少颈椎损伤后二次损伤伤残率,解救生命,同时也可有效的杜绝潜在的医疗纠纷隐患。本发明配置在指定部门如120救护车、急诊科、抢救室、手术室、ICU等,为应对现场紧急救治和转运、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做好准备,应急性强,操作简捷、高效,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2、本发明整体化的组合使得头肩锁、头胸锁同时完成,替代了由3人组合和还要要求按照专业操作的标准严格实施,更为精准的控制颈部相对运动,规范、安全。
3、本发明弥补了颈托对损伤严重的病员难以提升更高水准保障的缺陷。
4、本发明在仰卧位、直立位均可进行操作,为病员转运前的颈椎固定保护提供了新的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头胸背托架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胸件和头胸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耳枕和头肩锁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强,未经张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55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式温热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股骨头假体以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