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点源散发污染物高效捕集与集中排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6257.2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0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侯玉梅;曾令杰;丁希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11/00;F24F13/00;F24F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散发 污染物 高效 集中 排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通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染物高效捕集与集中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诸如橡胶硫化车间、纺织厂等某些工业场所,因为污染物散发源不集中,污染物散发随时间变化,即空间上多点源散发,时间上分散散发。工业上常采用全面通风系统或局部通风系统进行捕集和排放。全面通风系统不仅通风量大、排放浓度低,且污染物在整个车间混合,造成工作区间污染物浓度较高,影响工人健康。采用局部通风系统时,一方面,现有局部排风罩往往受机械、工艺过程等的限制,不能很好将污染物散发源控制住;另一方面每个散发源设排风机,设备的初始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为了改善这些工业场所的通风系统,应从低风量、少风机、高浓度等全方面考虑设计此类通风系统,即高效控制并捕集污染物,又减少设备数量,减少运行管理费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通风方式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高效捕集污染物,还能根据散发源的空间和时间特性进行调节的多点源散发污染物高效捕集与集中排放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点源散发污染物高效捕集与集中排放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排烟支管、至少一个集烟罩、至少一个系统排烟水平干管、系统排烟主干管、排烟风机和至少一个控制装置;所述系统排烟水平干管通过所述排烟支管与所述集烟罩连接,所述排烟风机通过所述系统排烟主干管与所述系统排烟水平干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排烟支管的内部。
所述集烟罩包括集烟罩罩口、集烟罩罩顶、集烟罩挡板、左侧围挡、右侧围挡、后面围挡;所述集烟罩罩口与所述集烟罩罩顶连接,所述集烟罩挡板与所述集烟罩罩顶连接,所述集烟罩罩顶分别与所述左侧围挡、所述右侧围挡、所述后面围挡连接。
所述集烟罩罩顶是由集烟罩罩顶前面底边、集烟罩罩顶左面底边、集烟罩罩顶右面底边、集烟罩罩顶后面底边和集烟罩罩顶上面部分共同围成的,所述集烟罩罩顶左面底边与所述左侧围挡连接,所述集烟罩罩顶右面底边与所述右侧围挡连接,所述集烟罩罩顶后面底边与所述后面围挡连接。
所述左侧围挡、所述右侧围挡、所述后面围挡均采用塑料软帘,软帘设置自然下垂,可根据需要把软帘上卷,即打开软帘。
所述集烟罩罩顶上面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θ应满足以下条件:0°≤θ≤30°。
所述集烟罩罩顶上面部分、集烟罩挡板、左侧围挡、右侧围挡以及后面围挡共同形成了一个集烟腔,此集烟腔具有储烟作用。
所述集烟罩挡板上设有若干个横向或纵向设置的条缝口。
所述条缝口的数量根据集烟罩挡板的总面积设置,若集烟罩挡板的总面积为S,则条缝口数量n满足S/0.8≤n≤S/0.5;根据设计风量,若集烟罩罩口的计算风速为v,则条缝口的平均风速vave应满足vave≥v,条缝口的总面积之和小于或等于集烟罩罩口的面积。
所述集烟罩罩口与集烟罩挡板平行,集烟罩罩口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不小于30°,不大于60°;集烟罩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不小于30°,不大于60°。
集烟罩挡板离集烟罩罩顶前面底边的距离应根据集烟罩罩顶的尺寸确定:若集烟罩罩口离集烟罩罩顶前面底边的垂直距离为L,则集烟罩挡板离集烟罩罩顶前面底边的垂直距离L’应满足以下条件:1/5L≤L’≤1/4L。
所述控制装置为电磁阀,应根据散发源散发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共同设置。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如下:空间上应保证整在散发污染物的散发源位置集烟罩开启排风,时间上散发停止则排风停止。集烟罩的开启可通过与机器联动控制或计时控制;集烟罩的关闭可通过延时控制。
所述多点源散发污染物高效捕集与集中排放系统还包括补风系统,当所需收集废气的空间设有工位送风,且风量基本平衡,即已有送风大于或等于设计排风量80%时,利用工位送风作为补风,其余20%由窗户、门缝隙补充;若所需收集废气的空间无机械通风,则应单独设置补风系统,补风系统中的补风风口位置应位于集烟罩的正前方,补风量Q应不大于设计排风量的90%,不小于设计排风量的70%。
所述补风系统包括补风风机、补风风口、补风风管,所述补风风机通过所述补风风口与所述补风风管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6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轮车旋转机构装置
- 下一篇:汽车前罩锁销加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