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网络桥接系统、桥接器及其桥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8253.8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2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5 | 分类号: | H04B7/15;H04W16/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王聪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网络 系统 桥接器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网络桥接系统、桥接器及其桥接方法,无线网络桥接方法包括:获取无线网络桥接器周围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为所述无线网络桥接器获取的主设备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为所述无线网络桥接器获取的从设备的无线信号强度;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计算无线信号最佳点;控制所述无线网络桥接器向所述无线信号最佳点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无线网络桥接器能够随着从设备的移动而自动移动,还能够自动识别并增强从设备所处位置的无线信号,为用户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控器将无线网络桥接器移动至任何想移动到的位置,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桥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网络桥接系统、桥接器及其桥接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已经成为家庭以及中小型企业首选的网络接入方案,伴随而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部分房屋面积大,家庭住宅结构多变,障碍物多,对无线网络的信号衰减很大,导致无线覆盖不够全面,部分区域无线信号强度弱、无线速率低,甚至存在无线盲点等情况,不能满足用户对无线网络的使用体验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些解决方案,主要有在现有无线路由器的基础上,再接入另外的无线信号扩散装置,例如无线路由器或者智能无线扩散器等。但是,另外接入的无线信号扩散装置只能安装在固定位置,因此,用户只能在无线信号扩散装置能够覆盖的区域使用无线信号,从而限制了用户使用无线信号的区域,给用户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线信号扩散装置只能安装在固定位置,从而限制了使用无线信号的区域,进而给用户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移动的无线网络桥接系统、桥接器及其桥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无线网络桥接器的桥接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
获取无线网络桥接器周围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为所述无线网络桥接器获取的主设备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为所述无线网络桥接器获取的从设备的无线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计算无线信号最佳点;
控制所述无线网络桥接器向所述无线信号最佳点移动。
一般来说,主设备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从设备的位置可以任意改变。本方案中,当从设备位于某一位置时,首先获取无线网络桥接器周围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然后计算出无线信号最佳点,最后控制无线网络桥接器向无线信号最佳点移动。当从设备的位置改变时,需要重新获取无线网络桥接器周围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然后计算出新的无线信号最佳点,最后控制无线网络桥接器向新的无线信号最佳点移动。本方案中,无线网络桥接器能够随着从设备的移动而移动,还能够自动识别并增强从设备所处位置的无线信号,为用户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其中,主设备可以是无线路由器等带有无线覆盖功能的设备,从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或手机等移动终端等,也可以是其它具有无线功能的用户终端。
较佳地,获取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扫描所述无线网络桥接器周围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本方案中,通过扫描的方式获取无线网络桥接器周围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
较佳地,所述扫描所述无线网络桥接器周围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的过程包括:控制所述无线网络桥接器进行圆周运动一圈,并扫描圆周运动过程中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本方案中,在无线网络桥接器进行圆周运动的过程中,扫描的次数越多,即获得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越多,计算得到的无线信号最佳点越准确。本方案中,无线网络桥接器进行圆周运动时选取的半径范围可以很小,例如0.1m~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8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