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及消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9037.5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3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戎贵文;沈齐婷;袁岳;车文博;查兴;于艳荣;孙洪波;向英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螺旋 反向 旋转 底坎式 联合 设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坝泄洪消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及消能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以窄河谷、高水头和大流量等为特征的泄水建筑物高速水流问题尤为突出,消能防冲一直是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消减库区下泄水流的巨大动能,实现库区和下游河道上下游水流的衔接,泄水建筑物需要采取有效的消能工。传统的消能方式有底流消能、挑流消能和面流(或戽流)消能等,这些消能方式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发展,同时考虑到传统形式的消能工在工程运用中的特点和存在的局限性,如底流消能在下游需要有较长的护坦,土石方开挖和混凝土方量较大,工程造价较高;单一的挑流消能常常会产生强烈的雾化,影响工程安全和下游环境;面流(或戽流)消能在下游较长距离范围内引起河道水流的不平稳,影响电站运行和下游航运。
相对于传统泄洪消能方式,近年发展起来的阶梯(台阶)式消能工造价便宜、施工方便、易于检修,特别是随着碾压混凝土坝(RCC)技术的兴起,阶梯消能工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然而,阶梯消能工多适用于单宽流量较小(q≤60m2/s)的状况。当单宽流量增加,阶梯面上的水深增加时,掺气发生点将大大地向下游移动,在阶梯起始段的一定范围内,导致消能效率减弱,并引发结构严重的空蚀破坏。因此,阶梯消能工仍有待进行体型优化,增加其对大流量的适用性,提高消能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及其消能方法,克服现有阶梯消能工的技术不足,使其在单宽流量较大的情况能够保持较高的消能效率,满足水利工程在消能和安全方面的需要。
技术方案: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包括溢流堰、阶梯结构、螺旋叶轮结构和水垫塘。
所述溢流堰与大坝连接为一体,溢流堰由弧形段、直线段、反弧段组成,溢流堰的入水口与上游的水库相连通,溢流堰的出水口位于水垫塘上方,水垫塘与下游河道相接。
所述阶梯结构由若干的阶梯单元构成,阶梯结构固定在溢流堰的直线段上,每个阶梯单元由阶梯曲面、阶梯竖面和墩结构组成,每个阶梯曲面与溢流堰、相邻的阶梯竖面连接固定,每个阶梯竖面也与溢流堰连接固定。
所述螺旋叶轮结构由若干的双螺旋叶轮单元构成,每个双螺旋叶轮单元由旋转轴、叶轮、滚珠轴承和固定件组成,叶轮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轴的两端嵌套在滚珠轴承的内圈,滚珠轴承的外圈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于底座,螺旋叶轮结构通过底座固定在溢流堰的反弧段起始端。
在本发明中,所述墩结构固定在所述的阶梯曲面上,墩结构为不规则柱体,墩结构的侧面由一个矩形面和两个对称的曲面组成,矩形面靠近所述的阶梯竖面并且平行于阶梯竖面,墩结构的上底面为平面,下底面为与阶梯曲面曲率相同的曲面。所述墩结构在同一个阶梯曲面上按相同间距排列、在相邻的两个阶梯曲面上彼此交错布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双螺旋叶轮单元中的两根旋转轴处于同一个倾斜平面,旋转轴之间夹角为30°-40°,呈顶端不相连的“锐角”,角平分线的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阶梯曲面为外缘上翘的凹形曲面,能够增大阶梯结构的摩阻系数,具有对水流挑射的附加功能,增加底部水流与表面水流之间碰撞和对冲的机率。
作为优选,所述叶轮螺旋缠绕固定于旋转轴,叶轮的叶片为涡轮叶片,能够增加叶轮的力矩,提高双螺旋叶轮单元的转速。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的上端为半圆环、下端为矩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的消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当水库的库水位上涨超过溢流堰的堰顶后,洪水急速漫过溢流堰开始下泄;高速水流流过溢流堰的直线段时,受到阶梯结构强烈摩阻,若干个外缘上翘的阶梯曲面将水流向外挑射,同时受到若干个墩结构的阻碍和分流,使得水流经历一系列挑射、绕流、碰撞和飞溅的过程,从而实现阶梯式消能,消耗掉一部分能量;
②高速水流流过溢流堰反弧段起始端时,急速冲向螺旋叶轮结构,水流冲击叶轮的叶片,驱动双螺旋叶轮单元的两根旋转轴反向旋转,转动的叶轮带动周围水流旋转和对冲,同时水流受到螺旋叶轮结构的阻挡,使得水流经历一系列对冲、旋流、翻滚、喷射和飞溅的过程,从而实现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消能,消耗掉另一部分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90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游船通过橡胶坝的装置
- 下一篇:竹制纸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