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豆天蛾幼虫身体结构的减振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31082.4 申请日: 2015-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5179583B 公开(公告)日: 2017-04-26
发明(设计)人: 常志勇;孙友宏;刘伟;陈东辉;刘宝昌;郭威;高科;贾瑞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主分类号: F16F15/023 分类号: F16F15/023;F16F15/04
代理公司: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代理人: 邵铭康,朱世林
地址: 13001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天蛾 幼虫 身体 结构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豆天蛾幼虫身体结构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对矿井、深穴环境的开发利用,许多检测装置需要被运输到相应的环境下作业,工作过程中的冲击碰撞是这种复杂工况不可避免的。对于一些作为灵敏电子元器件的传感器来说,冲击、振动会对其检测效果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其部分结构性的损坏,过去的减振装置主要以降低噪音和减小机械振动为目的,要求在低振幅高频率范围内具有减振效果,但目前多领域的减振缓冲体或高衰减防振隔离层则要求在低频率宽振幅的条件下起到减振效果,而且还希望在宽域的温度范围内具有高衰减效果,因此对减振材料的要求更高。

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的减振器为液体粘滞减振器,其减振材料为液体油类,这种减振器在建筑,机械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油液会随着节流阻尼产生的热量而温度升高导致液体粘滞作用减弱,如果温度过高液体介质甚至会分解变质,导致减振结构失效。

自然界中,豆天蛾幼虫在攀爬豆类植物时,枝叶的晃动或者躲避天敌的需要从高处坠落的情况经常发生,从相对自身尺寸的百倍甚至千倍的高度跌落,它们仍能保持自身毫发无损,可见它们的身体结构有着极好的减振效果。通过对豆天蛾幼虫的身体结构的研究,发现了它体内絮状物,肌肉组织和气囊等组成的特殊减振结构,将这些结构进行抽象并结合具体工况的需要,设计基于豆天蛾幼虫身体结构的减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豆天蛾幼虫身体结构的减振装置,该仿生结构模仿豆天蛾幼虫体内结构的分布和具体絮状物的减振机理、排列方式以及豆天蛾幼虫皮下与腹腔之间气囊的分布和其中肌肉组织的作用,将在矿井、深穴作业的仪器放置在该发明装置之中,起到减小外界的冲击而引发的自身振动对仪器的影响的作用,从而使各工作仪器在较理想的工况之下工作,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发明包括筒盖A、垫圈B、金属搭扣C、筒体D,其中垫圈B置于筒体D和筒盖A之间,筒体D和筒盖A经前后两个金属搭扣C连接。

所述的筒体D由枝杈体E、气缸F、内筒2、气阀Ⅰ3、气阀Ⅱ4、减振液补充口Ⅰ5、下腔导管Ⅰ6、上腔导管Ⅰ7、外筒8、减振液9、弹性条形加强筋11组成,其中内筒2中的空腔为仪器放置室1;外筒8的右下壁自下而上设置减振液补充口Ⅰ5、固接气阀Ⅱ4和气阀Ⅰ3;外筒8和内筒2之间形成圆环形间隙。

圆环形间隙中设置48个气缸F,均分为八组,八组气缸F自上而下分八层均布于圆环形间隙的竖直方向上,相邻两组的间距为45mm。

每组的6个气缸F均布于每层圆环中,其中每个气缸F的上端座26固接于外筒8的内壁,每个气缸F的下端座31固接于内筒2的外壁,其中第一层的第一个气缸F的进气口Ⅰ35和进气口Ⅱ32呈封闭状态,其余相邻两个气缸F的进气口Ⅰ35和出气口Ⅰ28经上腔导管Ⅰ7连接,相邻两个气缸F的进气口Ⅱ32和出气口Ⅱ30经下腔导管Ⅰ6连接,且第一层至第七层中每层的第六个气缸F的出气口Ⅰ28经上腔导管Ⅰ7与下一层第一个气缸F的进气口Ⅰ35连接,第一层至第七层中每层的第六个气缸F的出气口Ⅱ30经下腔导管Ⅰ6与下一层第一个气缸F的进气口Ⅱ32连接。

外筒8和内筒2的底面之间形成圆柱形间隙,圆柱形间隙中设置5个气缸F,其中每个气缸F的上端座26固接于内筒2的底面外壁,每个气缸F的下端座31固接于外筒8的底面内壁。

5个气缸F呈十字形排列,其中1个位于圆柱形间隙的中心,其与其它4个的中心距均为40mm;十字形排列即横排3个、横排前1个、横排后1个。

气缸F按横排前、横排从右至左、横排后的顺序,相邻两个气缸F的出气口Ⅰ28和进气口Ⅰ35经上腔导管Ⅰ7连接,相邻两个气缸F的出气口Ⅱ30和进气口Ⅱ32经下腔导管Ⅰ6连接。

横排前气缸F的进气口Ⅰ35经上腔导管Ⅰ7与圆环形间隙中第八层的第六个气缸F的出气口Ⅰ28连接。

横排前气缸F的进气口Ⅱ32经下腔导管Ⅰ6与圆环形间隙中第八层的第六个气缸F的出气口Ⅱ30连接。

横排后气缸F的出气口Ⅰ28经上腔导管Ⅰ7与气阀Ⅰ3连接,横排后气缸F的出气口Ⅱ30经下腔导管Ⅰ6与气阀Ⅱ4连接。

弹性条形加强筋11固接于外筒8内壁,且分布于相邻二气缸F正中、外筒8的圆柱母线上。

所述的筒盖A由上腔导管Ⅱ12、顶板13、气阀Ⅲ14、气阀Ⅳ15、减振液补充口Ⅱ16、底板17、下腔导管Ⅱ18、筒壁19组成,其中筒壁19的右下侧自下而上设置减振液补充口Ⅱ16、固接气阀Ⅳ15和气阀Ⅲ1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10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