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缸体气化燃料油燃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3790.1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7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韦炳合;邹鑫;卢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来德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18 | 分类号: | F02M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江婷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 燃烧室 气缸体 燃料油 供油道 喷射孔 针阀体 燃料油燃烧 缸体 火花塞 燃气 气缸体外壁 活塞 燃烧 充分燃烧 空气混合 连续提供 燃烧火焰 上端 喷气道 气缸盖 无黑烟 缸膛 连通 喷射 室内 辐射 节约 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缸体气化燃料油燃烧装置,包括气缸体、缸膛、燃烧室、气缸盖、活塞、火花塞、气化道、针阀体、供油道和喷射孔,所述的气缸体设有气化道和供油道,针阀体设在气化道和供油道之间的气缸体外壁上,针阀体将气化道和供油道连通,所述的气化道设置1个以上喷射孔,喷射孔设在气缸体上端的燃烧室内。本发明的燃料油经气缸体的气化道后,喷射在燃烧室的燃烧火焰辐射气缸体对进入气化道的燃料油进行气化,气化后的燃料油燃气通过喷气道进入燃烧室,并在燃烧室与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混合充分燃烧,燃料油则连续进入,实现即时气化为燃烧室连续提供燃气,火势均匀,燃烧充分,节约能源,无黑烟污染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缸体气化燃料油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汽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发电机、柴油机等的动力装置,传统的燃烧系统是通过高压喷油器将燃料油喷入到燃烧室内,燃料油形成的喷雾束与燃烧室内空气作用实现喷雾混合燃烧,这种燃烧方式以扩散燃烧形式为主。目前,动力装置的燃烧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喷射燃料油撞到燃烧室壁面的情况,燃料油碰壁后会在燃烧室的壁面形成一层较浓的相对稳定的混合气层。这层浓的混合气层对燃烧系统中的碳烟形成及废气排放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动力装置燃料油喷射压力的提高和缸径的小型化,这种现象讲更加严重。另外,燃料油喷雾在圆周方向上分布不均,喷雾在落点处堆积或产生油膜。顶隙空间利用不充分,混合器空间分布均匀度并不理想,空气利用率不高,燃料油燃烧不完全,导致燃料油油耗高、碳烟排放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改善燃烧室内气体流动,提高空气利用率,实现燃料油气化更加均匀的混合,降低燃料油油耗,减少碳烟排放的气缸体气化燃料油燃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缸体气化燃料油燃烧装置,包括气缸体、燃烧室、气缸盖、活塞、火花塞及针阀体,所述的气缸上方设置气缸盖,气缸体内的缸膛设置活塞;所述的活塞的上方设有燃烧室;所述的气缸盖安装有火花塞;所述的气缸体设有气化道和供油道;所述的针阀体设在气化道和供油道之间的气缸体外壁上,针阀体将气化道和供油道连通。
以上所述的气化道的出气口为喷射孔;所述的喷射孔设在气缸体上端的燃烧室内,喷射孔设置1个以上。
以上所述的供油道外接供燃料油泵。
以上所述的针阀体的端头和下段分别设置锥形体。
以上所述的气化道为直通道或环通道,直通道或环通道的设置为1道以上。
本气缸体气化燃料油燃烧装置适用于飞机、汽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发电机、柴油机等的动力装置。
对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的燃料油经气化道喷射进入燃烧室燃烧后,在燃烧室的燃烧火焰辐射气缸体对进入气化道的燃料油进行气化,气化后的燃料油燃气通过喷射孔进入燃烧室,并在燃烧室与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混合燃烧,使得燃气得到充分燃烧,燃料油则连续进入,实现即时气化为燃烧室连续提供燃气,火势均匀分散,燃烧充分,节约能源,无黑烟污染环境;克服已有燃料油喷雾在圆周方向上分布不均,喷雾在落点处堆积或产生油膜,顶隙空间利用不充分,混合器空间分布均匀度并不理想,空气利用率不高,燃料油燃烧不完全,导致热效率低、燃料油油耗高、碳烟排放大、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问题。
2、本发明气缸体气化燃料油燃烧装置通过在气缸体燃烧室设置环形供油道,或者气缸体的直供油道,利用气缸体燃烧室的燃烧热,对进入环形供油道或直供油道的燃料油进行加热,只需少许热便能对燃料油即时迅速气化。
3、本发明气缸体气化燃料油燃烧装置可采用常规的针阀,通过针阀体控制燃料油的进入流量,可以控制燃烧室火力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来德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来德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3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