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珍贵植物中药材的免煎提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36304.1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2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新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068 | 分类号: | A61K36/068;A61K36/258;A61K36/074;A61K35/413;A61K36/835;A61K36/889;A61K36/896;A61K36/898;A61K36/8988;A61K31/045;A61K35/648;A61K35/6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徐皂兰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珍贵 植物 中药材 提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药品/保健品生产技术领域,主要是一种珍贵植物中药材的免煎提取工艺。
背景技术
中药材是人们用以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首先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中药材一旦被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将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患病者,往
往解毒功能较差,造成的危害比常人更大,这样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加重和延误患者的治疗。
近年来,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高达4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但我国作为植物药生产的大国,由于中药中的农药、重金属残留等原因的影响,中药总出口额目前仅占世界植物药销售量的1%左右,农药、重金属残留污染已成为中药走向世界的“瓶颈”。由此可见,中药材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中药材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于中药材中在加工、运输等环节,要严格重金属含量控制,及早监测控制质量。如在三七加工过程中,采用清洗后加工的灵芝比直接加工灵芝重金素含量有大幅度降低,在炮制过程中减少不良辅料的带入,迅速制定中药材饮片规范。
超临界CO2配合萃取(SupercriticalCO2ChelatingExtraction,简称SCCE)是将金属配合反应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结合形成的新型萃取技术。该技术不仅使重金属等离子型物质的萃取成为可能,同时具备了超临界CO2流体(SCF_CO2)萃取效率高、速度快、高扩散性低表面张力、选择性好、无溶剂二次污染的特点,开辟了中药材中重金属去除的新途径。国外对超临界CO2配合萃取研究开展时间比较早,但主要集中在添加样品的模拟体系中重金属的萃取研究上,对于生物样品尤其是中药材中重金属萃取研究比较少。近年来,生物样品等真实体系中重金属的萃取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珍贵植物中草药的药效,我们增加了对药物提取前的预处理。对于植物类中草药的处理目前研究较为广泛,例如发明专利CN100480364C公开了一种常温常压细胞破壁法分离香料植物精油的工艺,该发明提供了常温常压下,利用超细粉碎和超速离心实现破壁,分离出植物精油的目的。但是该方案技术较为粗放,收集工艺主要为沉淀分离,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发明专利CN102198165A提供了一种采用细胞破壁技术制备山茱萸粉的方法。发明采用酒喷、气蒸进行前处理,并且采用细胞破壁技术对山茱萸进行加工处理,以酒喷、气蒸进行前处理结合传统细胞破壁技术解决了常规方式粉碎中药材,其单个粒子常由数个或数十个细胞所组成,细胞的破壁率极低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中传统细胞破壁技术工艺对细胞破壁处理的可控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珍贵植物中药材的免煎提取工艺。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珍贵植物中药材的免煎提取工艺,其步骤如下:
1)将植物中药清洗、烘干、粉碎至20~30目;
2)运用超临界CO2提取工艺除去步骤1)所得的中药材颗粒中的重金属;
3)将步骤2)除去重金属的植物中药颗粒烘焙:45~50℃,烘焙50~60分钟,含水量0.3~0.5wt%;
4)将步骤3)中烘焙后的植物中药颗粒超微粉碎粒径0.35~0.75μm;
5)破壁处理:向步骤4)所得植物中药颗粒加入辅料用低温微纳米破壁技术提取有效成分,所述辅料为明胶酸钠,环糊精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既得珍贵植物中药材免煎剂。
优选的,所述珍贵中草药材为冬虫夏草、野生山参、西洋参、灵芝、牛黄、沉香、血竭。
优选的,所述步骤2)超临界CO2提取工艺的条件是:温度为25~50℃,压力15~25MPa,萃取时间15~35分钟,CO2流量为25~30升/小时,夹带剂3~10wt%,配合剂2~5wt%。
优选的,所述的夹带剂为甲醇、乙醇、丙烷。
优选的,所述的夹带剂为乙醇。
优选的,所述配合剂为EDCI(1-乙基-3(3-二甲基丙胺)碳二亚胺))或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优选的,所述步骤5)所述明胶酸钠的加入量为中药颗粒的重量的3~5wt%,环糊精的加入量为中药颗粒的重量的5~8wt%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加入量为中药颗粒的重量的0.3~0.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63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牙齿脱敏剂、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