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爆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6558.3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沈荣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侨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2 | 分类号: | G01M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211135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驾驶模拟实验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爆胎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高速爆胎驾驶员处置不当,成为引发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驾驶员的模拟爆胎操控训练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模拟爆胎效果显示不够理想。轮胎监测与控制系统(BMBS)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爆胎试验,现有绝大多数的爆胎试验往往需要把轮胎人为进行爆破,这一方面由于破裂后的轮胎不能继续使用,这种试验成本高,另一方面也不便对轮胎施行爆破,这种试验的难度相对较大。
目前,我国专利CN201110102065公开了一种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用于设置在轮毂上,包括主放气阀、电磁阀和遥控组件,遥控组件与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换向,电磁阀分别与先导管和导气管相连接,先导管用于和轮胎内部相通,主放气阀包括封闭的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主阀芯,主阀芯在气体的推动下可在壳体内滑动,主阀芯把壳体内部分成A腔和B腔,壳体上设有与B腔相通的放气孔,主阀芯可遮挡住放气孔,所述导气管与B腔相通;所述A腔与电磁阀之间通过充气管相通,通过放气,来模拟爆胎时车轮漏气的效果,但由于气体外泄时间较长,不能展现爆胎瞬间轮胎高度迅速降低,车辆跑偏或失控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爆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爆胎装置,包括第一轮毂、连接孔、穿线孔、第二轮毂、强力永磁体、电磁铁、第二轮胎、第一轮胎和铜制凹槽,所述第一轮毂的中心设有一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一轮毂的外部设有一所述第一轮胎,所述第一轮毂一端设有电磁铁,所述第一轮毂在位于所述电磁铁的上端设有一所述穿线孔,所述第一轮胎的外部套放一所述第二轮毂,所述第二轮毂外部设有第二轮胎,所述第二轮毂在与所述电磁铁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所述强力永磁体。
优选的,所述轮毂中的连接孔通过连接装置与汽车轮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穿线孔的一端为圆环形凹槽,且所述圆环形凹槽为铜制凹槽,所述电磁铁的电力输入端与所述铜制凹槽通过设置在穿线孔中的导线相连。
优选的,所述铜制凹槽连接一设置在汽车车轮上方的外壳的电刷,所述电刷通过带线连接设置在驾驶室中的电流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电刷和电流控制器之间设有一高压变流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轮胎只包括一个没有气体外胎。
优选的,所述第二轮胎包括外胎和内部充满气体的内胎,且所述第二轮胎的高度与普通汽车轮胎的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第二轮毂和第二轮胎,利用电磁铁和强力永磁体之间的磁力关系,控制第二轮毂和第二轮胎的状态,形象的模拟汽车爆胎时的情况,使得驾驶员体验和学习汽车在爆胎时,应该如何应对,进而降低由于汽车爆胎而导致的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该轮胎,可以多次使用,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轮毂、2,连接孔、3,穿线孔、4,第二轮毂、5,强力永磁体、6,电磁铁、7,第二轮胎、8,第一轮胎、9,铜制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拟爆胎装置,包括第一轮毂1、连接孔2、穿线孔3、第二轮毂4、强力永磁体5、电磁铁6、第二轮胎7、第一轮胎8和铜制凹槽9,所述第一轮毂1的中心设有一所述连接孔2,所述第一轮毂1的外部设有一所述第一轮胎8,所述第一轮毂1一端设有电磁铁6,所述第一轮毂1在位于所述电磁铁6的上端设有一所述穿线孔3,所述第一轮胎8的外部套放一所述第二轮毂4,所述第二轮毂4外部设有第二轮胎7,所述第二轮毂4在与所述电磁铁6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所述强力永磁体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侨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侨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65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糟蛋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含烯烃的烃混合物中多重不饱和烃的选择性氢化方法